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通服务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和公众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从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今17年间,在“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中国高速公路总体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高速公路得到快速发展,年均通车里程超过了4000公里,到200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高速公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中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前,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并将逐步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高速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局考虑,为保障中国高速公路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规划一个国家层面的高速公路网。
从国家发展战略看,规划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充分竞争,对缩小地区差别、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规划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是影响全局的基础性先决条件。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经济总量要翻两番,这样的发展速度势必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流动总量的升级,新型工业化对运输服务效率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汽车化、城镇化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得制定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更显迫切。
从高速公路建设的现实需要看,迫切需要统一全面的总体规划指导布局和投资决策。一方面,中国虽然已有3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但相对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和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中国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能力有限,尚未形成网络规模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高速公路网规划,缺乏对各地高速公路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的强有力手段,不利于合理利用交通通道资源,不利于搞好跨区域通道的布局和衔接,无法统一命名和编号,特别是标志的混乱和不规范给使用者带来了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