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制定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对策
2004年,按照国务院应急预案工作会议和部领导的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应急预案》、《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送审稿)的起草、上报工作,初步形成了建设系统应急框架体系。2005年我部将重点完成对预案中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
(六)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工程抗震等防灾技术水平
我部积极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和勘察设计单位开展抗震防灾研究,加大对工程抗震等防灾领域的科研投入,推出科技成果,在新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抗震加固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隔震减震技术、城市防灾技术等方面,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已经得到了应用。同时我部又适时将抗震新技术纳入标准规范,在建设领域广泛应用,使抗震科研的研究方向与工程建设的需要结合的更紧密,以科技进步促进工程抗震防灾水平的提高。2005年我部将组织现有超过或接近服役期的建筑抗震防灾策略研究和减灾技术研究以及抗震防灾策略与经济效益之间关系的研究
我部一直非常重视在工程抗震等防灾领域的国际合作。2004年我部与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成功申办了2008年第十四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2005年我部将配合中国地震局开展相关的筹备活动。
我部还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抗震防灾工作。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召开了城市减灾和抗震防灾规划研讨会,探讨了制定、修订抗震防灾规划的相关问题;土木工程协会召开了全国防震减灾研讨会,探讨了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抗震防灾的技术问题。2005年我部还将积极支持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筹备设立抗震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以及城市综合防灾研究中心,筹备2006年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等。
二、进一步加强抗震防灾工作的意见
最近,日本的新泻地震和东南亚的地震海啸,对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近年来,我国也处于地震活跃、高发期,提高城乡抗震防灾能力非常重要。
(一)应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领域的基础性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加速开展城市抗震防灾体系理论研究和工程抗震等防灾领域的基础研究,大力开发和推广工程抗震等防灾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继续完善工程建设抗震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工程抗震和城市抗震防灾的科技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二)应加大投入,搞好工程抗震加固工作及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