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百支文学生形势政策宣讲团。组织大学生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文艺演出、宣传板报、图片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摆事实,讲道理,着力宣传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部署和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着力宣传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特别是在农民增收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大好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3.百支大学生红色之旅参观服务团。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红色旅游线路,组织大学生围绕旅游规划、旅游产业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服务,组织医学专业学生送医送药下乡,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咨询,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组织学生文艺演出队下乡巡回演出,培训一批乡村文艺骨干,活跃老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在服务老区经济建设的同时,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百支博士生地方经济实践服务团。充分发挥博士生、硕士生等高学历青年学生的人才技术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方需求,组建专业优势互补的博士生、硕士生实践服务团,按照项目化要求,扎实开展服务,在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升级、西部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力所能及地帮助地方解决困难。
此外,还将联合有关部委组织扶贫状况社会调查、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等专项活动。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三下乡”是新形势下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高校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要高度重视参加活动的师生的安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2.扩大覆盖,注重建设。要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格局中,并作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力争使每一个在校大中专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为期一至两周)以“三下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切实重视机制建设,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争每所高校、每个院(系)都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在高校组团的基础上,探索由地县级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和团委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组织回乡大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就近就便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