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审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
┃一级指│ 二级 │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 ┃
┃标 │ 指标 │ ┃
┠───┼────┼───────────────────────────────────────┨
┃实验教│ 教学 │①学校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实验教┃
┃学 │ 理念 │学,相关政策配套落实 ┃
┃ │ 与 │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思路清晰、规划合理、方案具体,适用性强,效果良好 ┃
┃ │ 改革 │③实验教学定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安排适当 ┃
┃ │ 思路 │ ┃
┠───┼────┼───────────────────────────────────────┨
┃ │ 教学 │①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
┃ │ 体系 │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 ┃
┃ │ 与 │②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
┃ │ 教学 │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 ┃
┃ │ 内容 │③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 ┃
┃ │ │④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 ┃
┠───┼────┼───────────────────────────────────────┨
┃ │ 教学 │①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 │ 方法 │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
┃ │ 与 │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
┃ │ 教学 │③实验教学手段先进,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 ┃
┃ │ 手段 │④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
┃ │ │能力 ┃
┠───┼────┼───────────────────────────────────────┨
┃ │教学效果│①教学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实验教学评价总体┃
┃ │ 与 │优良 ┃
┃ │ 教学 │②学生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宽厚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实验创新成果多,学生有正┃
┃ │ 成果 │式发表的论文或省部级以上竞赛奖等 ┃
┃ │ │③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突出 ┃
┃ │ │④实验教学成果丰富,正式发表的高水平实验教学论文多,有获省部级以上奖的项目、课┃
┃ │ │程、教材 ┃
┃ │ │⑤有广泛的辐射作用 ┃
┠───┼────┼───────────────────────────────────────┨
┃实验 │队伍建设│①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合理 ┃
┃队伍 │ │②政策措施得力,能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 ┃
┃ │ │③实验教学队伍培养培训制度健全落实,富有成效 ┃
┃ │ │ ┃
┠───┼────┼───────────────────────────────────────┨
┃ │ 队伍 │①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管理能力 ┃
┃ │ 状况 │强,具有教授职称 ┃
┃ │ │②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合理,符合中心实际,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 ┃
┃ │ │定,形成动态平衡 ┃
┃ │ │③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教学水平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
┃ │ │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 ┃
┃ │ │④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 ┃
┠───┼────┼───────────────────────────────────────┨
┃管理模│管理体制│①实施校、院级管理,资源共享,使用效益高 ┃
┃式 │ │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调配 ┃
┠───┼────┼───────────────────────────────────────┨
┃ │信息平台│①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
┃ │ │②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
┃ │ │③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
┠───┼────┼───────────────────────────────────────┨
┃ │运行机制│①实验教学开放运行,保障措施落实得力,中心运行良好 ┃
┃ │ │②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 ┃
┃ │ │③实验教学评价办法科学合理,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 ┃
┃ │ │④实验教学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化 ┃
┃ │ │⑤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 ┃
┠───┼────┼───────────────────────────────────────┨
┃设备与│ 仪器 │①品质精良,组合优化,配置合理,数量充足,满足现代实验教学要求 ┃
┃ 环境 │ 设备 │②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高 ┃
┃ │ │③改进、自制仪器设备有特色、教学效果好 ┃
┠───┼────┼───────────────────────────────────────┨
┃ │ 维护 │①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效果好 ┃
┃ │ 运行 │②维护措施得力,设备完好 ┃
┃ │ │③仪器设备维护经费足额到位 ┃
┠───┼────┼───────────────────────────────────────┨
┃ │ 环境 │①实验室面积、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实现智能化 ┃
┃ │ 与 │②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
┃ │ 安全 │施完备 ┃
┃ │ │③认真开展广泛的师生安全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