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人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文化视野开阔,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善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汉语言表达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方法,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5、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分配
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600—2800学时,按教育部规定,公共课程学时数为720学时,专业课程学时数约为1900-2100学时。
必修课程占专业课程学时数的比例不少于60%。
实践环节可安排20—22周时间。
课程安排见下表,表中的选修课是示例性的课程门类。
┏━━━━━━━━━┯━━━━━━━━━━━┯━━━━━━━━━━━┓
┃ 学 习 │ 必修课 │ 选修课 ┃
┠─────────┼───────────┼───────────┨
┃美术基础 │绘画基础 │色彩学 ┃
┃ │设计基础(平面、立体)│透视学 ┃
┃ │工艺基础 │构图学 ┃
┃ │ │造型语言基础 ┃
┃ │ │艺用解剖学 ┃
┠─────────┼───────────┼───────────┨
┃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中国美术教育史 ┃
┃ │美术教育实习 │外国美术教育史 ┃
┃ │ │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
┃ │ │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美术理论与历史 │艺术概论 │美学 ┃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画论 ┃
┃ │外国民间美术 │西方美术理论 ┃
┃ │中国民间美术 │现当代美术思潮 ┃
┃ │美术鉴赏与批评 │外国现代设计史 ┃
┠─────────┼───────────┼───────────┨
┃美术表现与创造 │美术表现 │中国画 油画 水彩画 ┃
┃ │设计与制作 │版画 水粉画 ┃
┃ │ │雕塑 ┃
┃ │ │摄影摄像 多媒体艺术 ┃
┃ │ │书法 篆刻 ┃
┃ │ │陶艺 纸艺 编织 ┃
┠─────────┼───────────┼───────────┨
┃美术与人文教育 │文化艺术名著导读 │艺术社会学 艺术人类学┃
┃ │ │博物馆教育 美术馆教育┃
┃ │ │地方美术教育资源 ┃
┃ │ │视觉文化与传播 ┃
┃ │ │世界文化遗产 ┃
┃ │ │文物保护 ┃
┠─────────┼───────────┴───────────┨
┃实践环节 │军训、社会调查、劳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
┃ │艺术实践、艺术考察、就业指导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