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口价格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发现该三家公司通过台湾地区的非关联贸易公司向中国大陆出口,或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客户。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
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对于通过非关联贸易公司向中国大陆出口的交易,调查机关暂依据该三家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公司的价格作为确定其出口价格的基础;对于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客户的交易,调查机关暂依据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客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其出口价格的基础。
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对出口销售情况进行了核查,在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中对出口价格的认定方法。
3、价格调整项目
(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台湾地区销售,该三家公司主张对折扣、内陆运输费用以及信用费用等进行调整,调查机关对这些调整项目进行了审查,在实地核查中也进行了核查。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上述调整项目可以接受,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正常价值进行了调整。
(2)关于出口价格
对于出口销售,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该三家公司主张的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中的折扣、内陆运费、两岸间运输费、两岸间运输保险费、港口费用、报关代理费等项目暂可接受,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对于货币兑换调整项目,调查机关认为,货币兑换费用不能影响价格的公平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对货币兑换调整项目不予接受。
在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发现,对于信用费用,公司计算出口销售信用费用的利率为内销市场的贷款利率,调查机关对此利率进行了调整,依据出口市场的短期贷款利率重新计算了出口销售的信用费用,在计算出口价格时进行了调整。
对于公司主张的佣金费用,在初裁决定中,由于该公司没有提供相关证明文件,调查机关依据现有资料对佣金比例进行了调整。在初裁后的实地核查中以及在该公司提交的《终裁倾销幅度所依据基本事实披露的书面评论》中,该公司提供了相关证据材料并进行了解释说明。在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接受该公司的主张。
在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还发现,公司台湾地区销售中回收包装材料,而在出口销售中不予回收,在实地核查以及《终裁倾销幅度所依据基本事实披露的书面评论》中,该公司进行了相关的解释说明,在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接受该公司的主张,对出口销售中的包装费用不进行调整。
(二)比较及价格调整
根据
《反倾销条例》第
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在考虑了影响价格可比性的各种因素之后,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各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口国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对于生产不同型号被调查产品的公司,调查机关对不同型号被调查产品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分别进行比较,得出各型号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调查机关将各型号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加权平均得到该公司的倾销幅度。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被调查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1.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0
2.台湾聚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1.6%
3.台湾胜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1.4%
4.远东英威达股份有限公司:0
5.中兴纺织厂股份有限公司:0.7%
6.力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首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力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
五、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及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
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分别为40653.34吨、46423.39吨、92779.97吨和57761.36吨,2001年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4.19%和99.86%,2003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71.84%。
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分别为19.90%、22.03%、31.88%和37.80%,2001年所占市场份额比2000年提高了2.13个百分点,2002年所占市场份额比2001年提高9.85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所占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提高12.37个百分点。
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及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其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影响
1.被调查产品的价格
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一季度,被调查产品进口CIF加权平均价格分别为1632.55美元/吨、1569.07美元/吨、1528.37美元/吨和1584.42美元/吨。2001年和2002年,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3.89%和2.56%。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连续走低。
2.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
调查期中国大陆产业锦纶6、66长丝销售价格持续下降,2001年和2002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4.18%和12.02%。
(三)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1、中国大陆锦纶6、66长丝表观消费量逐年增加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66长丝表观消费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锦纶6、66长丝表观消费量分别比上年和上年同期增长3.17%、38.12%和15.60%。
2、中国大陆产业增长受到抑制
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锦纶6、66长丝产业生产能力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17%、6.69%和2.83%。与相同期间锦纶6、66长丝表观消费量增长幅度分别相差0.99、31.43和12.77个百分点。
3、中国大陆产业产量增长受到限制
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产量2001年比2000年产量下降了3.42%。2002年尽管产量比2001年增长15.78%,但低于同期表观消费量增长幅度22.33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比上一年同期产量下降了0.55%,与同期表观消费量增幅15.60%相比低16.15个百分点。
4、中国大陆产业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1年与2000年相比中国大陆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分别下降了13.31%和6.74个百分点。2002年与2001年相比,台湾地区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分别增加了99.86%和9.85个百分点。而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售量仅增加了24.36%,低于台湾地区进口增长幅度75.5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下降了3.54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产业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又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6.73%和1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