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健全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提高甲级病历率。
(4)建立病案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5)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相关服务;按规定为患者或其代理人、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医学会、保险机构、公安司法等部门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并按规定保护患者隐私。
(六)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考核内容:
(1)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2)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
(3)护理管理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护理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4)设置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护理质量管理。
(5)有院内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考核内容:
(1)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对各护理单元护士人力的配置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确保满足实施等级护理的质量与病人安全的需要。
(2)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方案。
(3)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应接受至少100学时的中医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
(4)有各级各类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
(5)实施对护士的绩效考核和工作评价。
3.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与业务工作制度。
考核内容:
(1)有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文件或手册,并有执行与监督的体制。
(2)各护理岗位护士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3)落实相关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4.制定并落实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考核内容:
(1)建立并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2)建立并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3)建立质量可追溯的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并能体现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
(4)按照《病历书写基本基本规范(试行)》进行护理文件书写,有定期的质量评价。
(5)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5.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考核内容:
(1)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体现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的责任。
(2)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的措施到位。
(3)护士对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
(4)对围手术期的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
(5)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6)各种医技检查的护理措施到位。
(7)严格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6.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及质量管理。
考核内容:
(1)开展整体护理与辨证施护。
(2)建立完善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加以执行。
(3)在专科(专病)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7.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考核内容:
(1)对急危重患者有护理常规,措施具体,记录规范完整。
(2)护理管理部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净化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改进。
(3)能够保证监护与抢救仪器设备使用中的有效性和消毒与灭菌的可靠性。
(4)保证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
(5)建立并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8.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
考核内容:
(1)建立与实施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
(2)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病人跌倒、压疮等。
(3)能够应用对护理差错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9.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
考核内容:
(1)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
(2)制订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
(3)主动配合临床工作,满足临床需要。
三、医疗安全
医院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服务全程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就诊者、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来院人员的安全,特别是要有效预防医疗事故以及其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损害。
[评价指标]
(一)医疗服务安全。
考核内容:
1.加强医疗服务安全管理,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开展医疗服务安全监督、评价、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