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巩固提高,推进检验机构改革发展。积极推动检验机构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力争做大、做强、做优。积极引导检验机构联合重组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以国家检验机构为龙头、省(自治区、直辖市)检验机构为骨干、市(地、州)检验机构为基础、行业(企业)检验机构为补充的检验工作格局;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检测装备精良、管理机制科学、核心竞争力强的检验技术机构,以实现权威性、公正性;要按照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面向社会提供安全把关和技术服务。建立检验机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确保必要的发展投入,加强检验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技术保障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加大检验机构内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检验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服务体系建设。
5.依靠科技,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抓紧构建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区别特种设备的不同情况,探索建立适宜的安全监管方式,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安全监察工作的绩效评价分析,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提高安全监察的科学性、规范性;量化分析特种设备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政府安全监管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安全监察体制的发展与创新。以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为突破口,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总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提供技术保障。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开展国外特种设备法规标准比较研究,促进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特种设备安全基本要求;研究和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风险状况动态监管和应急抢险技术保障体系,提高预防事故和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开展重大设备事故预防与应急抢险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在新型重大设备检测监测技术、仿真重构、在用设备监控预警、风险评估、寿命预测等研究应用方面取得突破。争取到2010年,有10个左右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至2个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工作措施
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质检部门要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创造条件,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特种设备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备,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特种设备安全应当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规划。各级质检部门应当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定期向同级政府汇报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状况,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争取政府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同时,各级质检部门要切实加强沟通协调工作,争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力争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预算科目,确保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和专项经费;主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联系,形成配合联动机制,共同做好相关行业和领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各类协会、学会、科研教育机构、中介组织的作用,开展群众性的特种设备安全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形成全社会关注特种设备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环境。
(二)努力提高现场安全监察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