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意见

  三、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近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三个工作体系、落实三方安全责任、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加快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各项基础建设。
  (一)构建三个工作体系。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夯实安全监察工作基础,提高安全监察工作的有效性,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应当加快构建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评价三个工作体系。
  1.构建法规标准体系。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是实现特种设备依法监管的基础,是完善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特种设备法制建设现状和需要,抓紧构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标准为基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制修订机制,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构建动态监管体系。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是实现特种设备有效监管的基础,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质检系统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建设好安全监察组织网络;要依托“金质工程”,建设好安全监察信息网络,逐步构建和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要适时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构建安全评价体系。安全评价体系是实现特种设备科学监管的基础,是政府安全监管决策的重要依据。要研究、确定设备安全状况等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和监控措施,根据特种设备的不同状况、条件,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管方式;要建立安全监察、检验工作状况和绩效评价方法,不断完善安全监察体制和工作机制;要量化分析特种设备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形成相关数据采集机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落实三方安全责任。
  实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必须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明确职能,制订措施,切实落实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三方责任,即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的主体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和各级质检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以强化责任的管理理念促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到位,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1.落实生产、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和运行安全的责任主体。强化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地位和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是搞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基础。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和运行安全全面负责。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