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关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一是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明确地方农业部门一把手为本地农资打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推广签订责任状的经验,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假劣农资案件,造成农民严重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地区,要报请有关部门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
  二是严格质量抽检制度。组织各地结合实际,对重点农资产品实行定点定期例行监测,同时有针对性地在重要农事季节之前开展不定期动态质量抽检。依法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公布一批优秀企业和信得过产品,曝光一批不合格产品,处罚一批不合格企业。
  三是完善投诉举报制度。我部设立投诉举报受理中心,向社会公布统一的投诉举报电话、信函和电子邮箱,并继续对典型案件的投诉举报人给予奖励。指导各地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和相关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闻报必动、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进一步疏通投诉举报渠道。
  四是落实案件上报和督办制度。对案值5万元以上的假劣农资案件要按季度及时上报,不得瞒报、漏报。对跨区域的案件,要在通知涉及区域相关部门协查的同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要进行重点督办,做好跟踪查处工作,一查到底。
  五是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研制地方农资打假工作评价考核指标,从组织领导、投诉举报、市场检查、质量抽检等方面,开展农资打假评价考核工作。评价考核结果通报各地,并将考核结果与农业项目、资金挂钩,逐步建立完善农资打假考核与激励机制。
  四、重大活动安排
  (一)组织召开2005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动员暨毒鼠强专项整治表彰会。拟于2005年2月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05年农资监管与打假工作,动员全国农业系统紧急行动起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同时对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二)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拟于2005年3月7日至13日,在全国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主要工作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放心农资与维权知识”电视讲座,进行“农资监管知识”网络培训,开展现场咨询活动等。采取上下互动方式,各地统一行动,集中宣传法律法规,剖析典型违法案例,讲解农资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打假护农声势。
  (三)组织开展农资质量抽检活动。2005年1-4月,由我部统一组织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进行质量抽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布抽检结果,查处违法行为。
  (四)启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拟于2005年7月份,举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启动仪式,公布试点县名单,进行现场观摩,并就农资直供、连锁经营、技物结合等不同试点模式进行交流和研讨。
  (五)组织开展农资知识竞赛活动。拟于2005年9-11月份,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从农资识假辨假、选购、使用常识和农资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制定知识竞赛试卷,并通过农民日报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开展农资知识竞赛活动。
  (六)组织开展秋季农资打假联合督查。拟于2005年10月份,由全国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方式,赴重点省份进行联合督查,对各地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牵头、协调与指导工作,种植业管理司负责种子、农药和肥料专项整治工作,畜牧业司负责饲料专项整治工作,兽医局负责兽药专项整治工作。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渔业局、农垦局分别负责农机及零配件、渔机渔具、热作种苗等农资的整治和监管工作。各单位要按照“目标明确、计划具体、职责清晰、指导有力”的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部门要站在服务“三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切实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把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调配力量,统一协调行动,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工作经费,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和联系人,并于2月20日前报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顺利实施。
  (二)强势宣传,营造农资打假社会氛围
  组织各地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在农资打假中的导向和监督作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利用印发明白纸、宣传单、悬挂横幅标语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推广放心农资,交流先进经验,深入报道典型假劣农资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的氛围。
  (三)增加投入,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不断增加农资监管投入,改进执法手段,完善执法装备,切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要稳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相对集中农业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进一步健全和充实农业执法队伍,加强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培训,着手建立一支作风硬、素质高的农资打假队伍,提高农业行政执法能力。同时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
  (四)加强调研,加快农资监管立法步伐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作中的新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按照国务院立法计划,抓紧制定《肥料管理条例》,争取尽快颁布实施。抓紧启动《农药管理条例》修改的调研和准备工作,提出具有操作性的修改意见。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附件2:

2005年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根据《2005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发现和查办重点案件为突破口,强化源头治理、市场监管、服务指导和信用建设;坚持以我为主、联合行动,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实现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依法规范转变,从单纯市场打假向全方位管理转变,从一般性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选择重点作物、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和重点季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促进种子市场秩序继续好转和种子质量全面提高,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