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市场认证。贯彻落实《绿色批发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及有关实施规则,加快推进绿色市场认证步伐。国家认监委、商务部将按照《
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对认证机构绿色市场认证审核员的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对通过资格考试的绿色市场认证审核员进行国家认证人员注册。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及其审核员,应按绿色市场标准和有关认证管理要求,遵循客观、独立、公正、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开展绿色市场认证业务。国家认监委和商务部对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及其认证的绿色市场对外公告,并进行动态管理。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全国三绿工程工作办公室近期将委托有关认证机构对各地“争创绿色市场示范单位”进行“绿色市场认证”,并在通过认证的绿色市场中,择优选择一批授予“绿色市场示范单位”称号。
(五)加强市场检测。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自检体系建设。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农产品经销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配备必要的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按照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委托检验制度。没有自检能力的企业,要向依法设立的社会中介检测机构主动送检;三是进一步完善食品运输源头检测制度,严把卫生质量安全关,未经检测机构抽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入市场流通;四是建立健全市场卫生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全国三绿工程工作办公室已认定了50多家食品安全定点检测机构,将重点对36个大中城市各级市场上的酒类、肉类、蔬菜等主要食品的有害物残留状况进行抽检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同时反馈当地人民政府。各地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本地区上市销售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监测。
(六)完善信用档案。商务部以其电子政务系统为依托,运用信息技术,以酒类、肉类、蔬菜三种商品为重点,建立了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对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进展和畜禽屠宰加工、食品经销企业的资信状况、良好信用、不良信用和产品信用等信息进行连续记录,供消费者查询,从而构建信用监督和失信警戒机制。该工作先在全国十大城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将在全国推开。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该系统已在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子站上运行,不仅为十大试点城市,也为各省级及其它大中城市商务部门设置了管理窗口。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这项工作。
(七)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设立“三绿工程宣传月”。把每年十月份定为三绿工程宣传月,通过商务部网站、地方有关部门上街咨询和新闻媒体集中报道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系统宣传食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三绿工程知识,形成良好的绿色环保消费氛围;二是从200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三绿工程博览会”,全面展示三绿工程成果,包括工作成果展、优质产品展、检测设备展、保鲜技术展、防伪技术展等,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信心;三是积极推进绿色消费进社区,及时向消费者宣传科学消费的有关知识及好企业、好产品,反对铺张浪费的陋习和显富比阔、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不提倡盲目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提高消费者鉴别、选购等消费技能,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理性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