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413号——173个农作物品种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4.4公斤,比对照定西35增产1.8%;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177.8公斤,比对照定西35增产11.9%。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6.5公斤,比对照定西35增产10.7%。
  栽培技术要点:在降雨量300-500毫米旱地种植时,适宜密度20-25万株基本苗/亩。播前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亩、五氧化二磷3公斤/亩、纯氮3公斤/亩做基肥,最好结合最后一次秋季深耕翻埋入土、耙耱过冬。适期早播,亩施2-3公斤磷二铵做种肥,生育期间一般不再追肥。注意防治叶锈病、蚜虫和黄矮病,在湿热年份注意防治白粉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甘肃中部、宁夏西海固地区、陕西榆林、山西大同、河北坝上、青海大通、西藏日喀则和山南等地海拔1000-3837米、年降雨量300-500毫米的旱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25
  品种名称:四春1号(原名:四良9113)
  选育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硬红春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辐麦1号系选
  特征特性:春性,晚熟,全生育期90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强。株高85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6.4万穗,穗粒数25粒,千粒重36.5克。接种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免疫,慢条锈病,中感根腐病,高感赤霉病。2000/2001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14/817克/升,蛋白质含量16.2/19.3%,湿面筋含量37.8/38.3%,沉降值56.9/52.2毫升,吸水率67.6/65.6%,面团稳定时间5/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70/60E.U,拉伸面积25.2/15.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247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8%;2000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29.3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6%,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219.7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减产0.9%。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9.8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亩基本苗33-40万株为宜。施肥上控氮增磷,亩施纯氮2.5-3.0公斤,纯磷4-5公斤,氮磷比1:1.5为宜。注意防治赤霉病和防倒。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等地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1
  品种名称:吉单261
  选育单位: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W9706,来源为(Mo17×U8112)×Mo17;父本吉853,来源为330×黄早四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地区生育期126天,比对照四单19晚3天,与对照本玉9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形,穗长21.2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百粒重40.9克。
  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黑粉病,抗大斑病和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41克/升,粗蛋白含量9.64%,粗脂肪含量4.45%,粗淀粉含量72.61%,赖氨酸含量0.25%。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32%,粗脂肪含量4.80%,粗淀粉含量72.91%,赖氨酸含量0.24%。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2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平均亩产734.5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0.9%,比对照本玉9号增产11.6%;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6.6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4.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300-3600株/亩。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2
  品种名称:通科1号
  选育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母本9137,来源为7922×5003;父本391,来源为扎143×吉853
  特征特性:在东北地区生育期126天,比对照四单19晚3天,与对照本玉9号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8厘米,穗位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药黄色,颖壳黄绿色,花丝绿色,果穗锥型,穗长20.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百粒重38.3克。
  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黑粉病,抗大斑病和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83%,粗脂肪含量4.47%,粗淀粉含量73.43%,赖氨酸含量0.28%。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64%,粗脂肪含量4.73%,粗淀粉含量71.84%,赖氨酸含量0.24%。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平均亩产690.8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8.5%,比对照本玉9号增产8.7%;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1.7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3.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800-40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玉米螟。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3
  品种名称:辽单565
  选育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中106,来源为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父本辽3162,来源为美国杂交种选系
  特征特性:在东北地区生育期126天,比对照四单19晚3天,与对照本玉9号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6厘米,穗位110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药黄色,颖壳褐色,花丝深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白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44.1克。
  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黑粉病、茎腐病,抗弯孢菌叶斑病和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8.71%,粗脂肪含量4.05%,粗淀粉含量74.09%,赖氨酸含量0.30%。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8克/升,粗蛋白含量8.83%,粗脂肪含量4.28%,粗淀粉含量74.91%,赖氨酸含量0.24%。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9点次增产,6点次减产,平均亩产723.1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9.2%,比对照本玉9号增产9.8%;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7.2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1.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500-3800株/亩。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4
  品种名称:银河14
  选育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Mo17,来源为外引系;父本54309,来源为340×853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地区生育期127天,比对照四单19晚4天,比对照本玉9号晚1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左右,穗位120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22片。花药黄色,颖壳黄色,花丝微红,果穗筒型,穗长21.7厘米,穗行数14行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44.1克。
  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黑粉病,抗大斑病、丝黑穗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螟,高感茎腐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粗蛋白9.24%,粗脂肪含量5.08%,粗淀粉含量71.66%,赖氨酸含量0.26%。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8.79%,粗脂肪含量5.19%,粗淀粉含量73.07%,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9点次增产,6点次减产,平均亩产708.2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7.6%,比对照本玉9号增产7.9%;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7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300-35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5
  品种名称:辽单120
  选育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辽8478,来源为5003、7922、8112、B73、N-46、郑32共6个自交系组配综合种,自选育成;父本为郑22,来源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生育期131天,比对照农大108早2天。在西北地区生育期138天,比对照掖单13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7-307厘米,穗位130-153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药黄色,颖壳红色,花丝黄白色,果穗筒型,穗长19-2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4.6-37.9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抗灰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和玉米螟,高感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西北春玉米区和东华北春玉米区分别为:籽粒容重729克/升和722克/升,粗蛋白含量8.14%和10.33%,粗脂肪含量4.63%和4.68%,粗淀粉含量74.63%和72.3%,赖氨酸含量0.23%和0.28%。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西北春玉米区和东华北春玉米区分别为:籽粒容重726克/升和720克/升,粗蛋白含量8.22%和11.45%,粗脂肪含量4.55%和4.41%,粗淀粉含量74.00%和70.09%,赖氨酸含量0.22%和0.25%。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6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61.9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7.7%;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15点增产,7点减产,平均亩产653.5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4.2%。2002-2003年参加西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25点次24点增产1点减产,两年平均亩产788.9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12.6%;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41.2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等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东北华北地区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在西北地区适宜密度为4500株/亩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中南部、河北北部(不含张家口市)、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古黄河灌区、陕西北部、宁夏、甘肃、新疆春播种植,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发生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6
  品种名称:费玉3号(中玉9号)
  选育单位:山东省费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费03,来源为引进台湾的四个玉米杂交种台农1、台农351、台南5、台南17的复合群体;父本为费04,来源为引进美国玉米杂交种的二环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生育期130天,比对照农大108早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浅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7厘米,穗位12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紫红色,果穗圆锥型,穗长21.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橙红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8.8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抗灰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61克/升,粗蛋白含量8.36%,粗脂肪含量3.90%,粗淀粉含量75.54%,赖氨酸含量0.24%。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6克/升,粗蛋白含量9.70%,粗脂肪含量3.40%,粗淀粉含量72.88%,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4点次增产,9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7.5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2%;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2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北部、吉林中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及陕西省延安地区春播,山东夏播,丝黑穗病发生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7
  品种名称:丹科2151
  选育单位: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母本丹717,来源为丹黄19/丹黄17;父本为丹598,来源为Ho43、丹340、丹黄02、丹黄11、78599复合杂交选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生育期134天,比对照农大108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8厘米,穗位127厘米,成株叶片数23片。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花丝粉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0.4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4.3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抗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10.46%,粗脂肪含量4.37%,粗淀粉含量71.86%,赖氨酸含量0.29%。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00克/升,粗蛋白含量10.99%,粗脂肪含量4.31%,粗淀粉含量70.73%,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1点次增产,1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2.3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8%;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8.7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中南部晚熟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及陕西省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8
  品种名称:农大95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母本F349,来源为5003×丹340;父本为W222,来源为获白×莱1029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3天,与对照农大108相同。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130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药黄色,颖壳绿色带紫条纹,花丝粉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2.4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8.9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抗灰斑病、纹枯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10.26%,粗脂肪含量4.28%,粗淀粉含量71.96%,赖氨酸含量0.26%。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684克/升,粗蛋白含量9.38%,粗脂肪含量4.03%,粗淀粉含量73.16%,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9点次增产,1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47.1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5.3%;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15点增产,7点减产,平均亩产665.2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6.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000-33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省中南部、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及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发生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9
  品种名称:强盛1号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种苗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为912,来源为(齐319×自选7859)×02(9046变异株);父本为922,来源为(丹340×海92-1)×2303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生育期135天,比对照农大108长2天。幼苗叶鞘浅红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92厘米,穗位128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药淡红色,颖壳淡绿色,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长21.5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6.4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纹枯病,抗丝黑穗病、灰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10.16%,粗脂肪含量4.54%,粗淀粉含量71.24%,赖氨酸含量0.27%。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4克/升,粗蛋白含量9.34%,粗脂肪含量4.67%,粗淀粉含量71.87%,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9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93.7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7%;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6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28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中南部晚熟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及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0
  品种名称:奥玉3101
  选育单位: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OSL001,来源为掖478×北美杂交种;父本为丹598,来源为引自丹东农科院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生育期133天,与对照农大108相同。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116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硬粒型,百粒重34.9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抗纹枯病,中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23克/升,粗蛋白含量9.39%,粗脂肪含量4.16%,粗淀粉含量73.45%,赖氨酸含量0.26%。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05克/升,粗蛋白含量10.53%,粗脂肪含量4.21%,粗淀粉含量71.28%,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3点次增产,10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89.0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9.9%;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6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8.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5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北部、吉林省中南部晚熟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及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1
  品种名称:登海3660
  选育单位: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DH19,来源为自选系503539×外引系克599;父本为DH12,来源为外源种质资源群体中自选系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生育期132天,比对照农大10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116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药深紫色,颖壳紫色,花丝粉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0.5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5.6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抗灰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34克/升,粗蛋白含量8.55%,粗脂肪含量4.20%,粗淀粉含量73.10%,赖氨酸含量0.24%。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22克/升,籽粒粗蛋白含量8.53%,粗脂肪含量4.59%,粗淀粉含量72.72%,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36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88.5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9.8%;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1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3.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省中南部晚熟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及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2
  品种名称:三北6号
  选育单位:三北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S0073,来源为美78599×矮秆粗穗系;父本为B0049,来源为巴西304×B5003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生育期133天,与对照农大108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7厘米,穗位112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药黄色,颖壳淡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2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桔红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40.3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纹枯病,中抗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26克/升,粗蛋白含量8.77%,粗脂肪含量4.26%,粗淀粉含量73.25%,赖氨酸含量0.24%。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16克/升,粗蛋白含量9.92%,粗脂肪含量4.94%,粗淀粉含量70.86%,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3点次增产,10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4.2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7.6%;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4.2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北部和东部、吉林中南部晚熟区、河北北部春播区及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3
  品种名称:迪卡5号
  选育单位:孟山都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H462,来源为B73×B84;父本为CZ924,来源为C103×H03728(伊利诺高油群体)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生育期132天,比对照农大108早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5厘米,穗位13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药紫色,颖壳绿色,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长22.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偏马齿型,百粒重36.4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玉米螟,中抗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抗大斑病、灰斑病和纹枯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12克/升,粗蛋白含量8.18%,粗脂肪含量6.56%,粗淀粉含量73.60%,赖氨酸含量0.26%。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0克/升,粗蛋白含量10.89%,粗脂肪含量7.29%,粗淀粉含量69.48%,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7点次增产,16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8.3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5.0%;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9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2.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000-33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中南部晚熟区、河北北部及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4
  品种名称:京科25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母本J0045,来源为478×P78599;父本为吉853,来源为吉林农科院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夏播生育期96天,比对照唐抗5号晚3.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110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20片。花药黄色,颖壳紫色,花丝红色,果穗近筒型,穗长18.1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硬粒型,百粒重32.41克。
  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矮花叶病,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玉米螟,感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为774克/升,粗蛋白含量10.42%,粗脂肪含量3.81%,粗淀粉含量72.42%,赖氨酸含量0.29%。经农业部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10.27%,粗脂肪含量3.91%,粗淀粉含量71.44%,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平均亩产543.62公斤,比对照唐抗5号增产20.49%;2003年比对照京科23增产7.0%;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0.1公斤,比对照京科23增产3.2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500株/亩,注意防治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唐抗5号品种种植区域夏播种植,注意防治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5
  品种名称:永99-5
  选育单位:河北省冀南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永3141,来源为黄早四(武302×黄爆裂玉米);父本为冀161,来源为P6C1群体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夏播生育期96天,比对照唐抗5号晚3.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6厘米,穗位107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药黄色,花丝青色,果穗中间型,穗长18厘米左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百粒重23.28-26.54克。
  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抗大斑病、小斑病,感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为733克/升,粗蛋白含量9.85%,粗脂肪含量4.32%,粗淀粉含量72.88%,赖氨酸含量0.29%。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22克/升,粗蛋白含量9.74%,粗脂肪含量4.24%,粗淀粉含量72.70%,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4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44.56公斤,比对照唐抗5号增产20.69%;2003年比对照京科23增产5.54%;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62公斤,比对照京科23增产6.2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4000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天津、河北中北部唐抗5号品种种植区夏播,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16
  品种名称:宽诚1号
  选育单位: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海35,来源为黄早四改良的K12变异单株×自选系315;父本为海91,来源为BM×自选系179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夏播生育期93天,比对照唐抗5号晚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5厘米,穗位96.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药绿色,颖壳绿色,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9厘米左右,穗行数12-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硬粒型,百粒重31.67-34.43克。
  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为780克/升,粗蛋白含量8.74%,粗脂肪含量3.61%,粗淀粉含量75.33%,赖氨酸含量0.26%。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8克/升,粗蛋白含量8.77%,粗脂肪含量3.08%,粗淀粉含量75.04%,赖氨酸含量0.24%。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