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对城市乞讨人员的情况调查和解决意见的报告》

  从工作上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一些地区的领导部门对人口外流制止不力。有的地方遭灾后,没有及时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妥善安排群众生活,而是放任自流,有的社队甚至还开证明让社员外流乞讨。
  二、社会收容工作不经常。以往多是在节日或接待外宾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临时搞一下突击收容,经常性工作很少。《刑法》公布以后,收容工作又出现了新问题。有些乞讨人员质问:“我犯了什么罪?你们凭哪条法律收容我?”有些群众对乞讨人员表示同情,甚至阻止收容,这就要求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工作要立一个法规。
  三、安置不落实,对于遣送回籍的乞讨人员,不少地方没有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致使他们重新外流。文化革命前,对无家可归或原籍确无条件安置的,送民政部门的安置农场;城镇中无劳动能力的孤老残幼,送养老院、孤儿院。现在,安置农场已从100所减至50所;社会福利院(包括孤老、儿童、精神病人),已从1200多所减至860多所。安置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长期以来只靠城市收容遣送站收收送送,结果形成屡遣屡返,劳民伤财,不解决问题。
  四、有些问题按政策规定应该落实,但长期落实不了,致使当事人到处上访,流浪乞讨。
  为了减少乞讨现象,稳定社会秩序,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一、希望各级政府重视这项工作,确定一名领导同志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认真抓好生产、妥善安排群众生活,切实做好社会救济,加强思想教育,制止人口外流。公社民政助理员要尽快配齐,做到层层有人负责,把安置工作落实在基层。
  二、加强劝阻工作。铁道、交通部门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无票乘车。人口流出的地区,人民政府应做好劝阻工作。
  三、加强收容遣送工作。对于流入城市食宿无着的外流农民和城市中某些流浪街头、生活无着的人,要坚决收容。火车站、汽车站、餐馆、商店等,对乞讨人员要晓之以理,拒绝他们逗留讨要。民政部门应认真办好收容遣送站,帮助解决这些人的临时生活困难,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及时遣送回籍。对并非生活困难而骗讨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处罚。各地政府要加强领导,民政、公安、教育、财政、铁道、交通、卫生、粮食、商业等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共同做好。
  四、加强对长期流浪、屡遣屡返人员的安置处理工作。一般应送回原籍安置。属于有家可归的老幼病残人员,要教育家属认真管好,不得虐待,对“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要按《刑法》有关规定处理。属于无家可归或原籍确无条件安置的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由民政部门的安置农场进行教育安置。属于城市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由民政部门或街道收容安置在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属于有学不上、有家不归的城市青少年学生,由教育部门收留在工读学校学习教育。上述收容安置单位,要在现有基础上挖潜或扩建,以扩大收容人数;已经撤销和交出去的,应当恢复;没有安置场所的,应根据需要积极筹办。各省、市、自治区应切实帮助解决有关困难。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