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清算金额
借记卡的资金清算采用净额轧差方式计算。轧差后的清算净额包括:交易本金、手续费及差错类交易金额等。
5.1.6 清算时间
各级行资金清算中心必须在总行中心日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借记卡清算资金的划拨,节假日顺延。
5.1.7 对账时间
上级中心每日向下级中心提供对账信息,节假日照常。
5.2 清算流程
5.2.1 总行清算流程
5.2.1.1 总行与人行总中心的资金清算
(1)总行在每日日终,接收人行总中心的资金清算信息和对账信息,与本行当日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数据加以核对。
①如核对无误,打印“跨行交易明细清单”、“跨行交易差额报告表”(一式两份)。“跨行交易明细清单”、“跨行交易差额报告表”(一份)作为会计档案,按月装订保管;另一份“跨行交易差额报告表”交总行清算中心,由总行清算中心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办理与人行总中心的资金清算。
②如核对有误,即总行中心数据与人行总中心的清算数据不一致时,总行应以人行总中心的数据为准先行清算,差额挂在总行的应收应付科目,按照差错处理办法予以处理。
(2)总行中心在每日日终后,将上一清算日相关的银行卡交易数据进行清分,产生以省级中心为清算单位的资金清算信息和对账信息。
5.2.1.2 总行与省级分行的资金清算
(1)总行与省级分行的资金清算以总行中心的清算数据为准。
(2)总行将清算数据以省级分行为单位进行清分,编制“交易明细清单”、“差额报告表”(一式两份)。“交易明细清单”、“差额报告表”(一份)作为会计档案,按月装订保管:另一份“差额报告表”交总行清算中心,由总行清算中心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办理与省级分行的资金清算。
(3)总行将各省级分行的对账信息在日切后4小时内发送。
5.2.2 省级分行清算流程
5.2.2.1 与总行的资金清算
(1)省级中心必须在每日(节假日照常)上午8∶00前接收总行中心提供的资金清算信息和对账信息,未能收到的,必须与总行及时联系。省级中心将对账信息与本行当日的银行卡交易数据加以核对。
①如核对无误,打印“交易明细清单”、“差额报告表”(一式两份)。“交易明细清单”、“差额报告表”(一份)作为会计档案,按月装订保管;另一份“差额报告表”交省级清算行,由省级清算行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办理与总行的资金清算。
②如核对有误,即省级中心数据与总行中心的清算数据不一致时,省级分行应以总行中心的数据为准先行清算,差额挂在省级分行的应收应付科目核算,按照差错处理办法予以处理。
(2)省级中心在每日日终后,将上一清算日相关的银行卡交易数据进行清分,产生以发卡行或受理行数据中心为清算单位的资金清算信息和对账信息。
5.2.2.2 与区域中心的资金清算
通过区域中心转接的银行卡跨行交易,省级中心在每日日终,接收区域中心的对账信息和资金清算信息,与本行当日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数据加以核对。
(1)如核对无误,打印“跨行交易明细清单”、“跨行交易差额报告表”(一式两份)。“跨行交易明细清单”、“跨行交易差额报告表”(一份)作为会计档案,按月装订保管;另一份“跨行交易差额报告表”交省级清算行,省级清算行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办理与区域中心的资金清算。
(2)如核对有误,即省级中心数据与区域中心的清算数据不一致时,省级分行应以区域中心的数据为准先行清算,差额挂在省级分行的应收应付科目,按照差错处理办法予以处理。
5.2.2.3 与发卡行、受理行的资金清算
(1)省级分行与发卡行、受理行的资金清算以省级中心的清算数据为准。
(2)省级中心将清算数据以发卡行和受理行为单位进行清分,编制“交易明细清单”、“差额报告表”(一式两份)。“交易明细清单”、“差额报告表”(一份)作为会计档案,按月装订保管;另一份“差额报告表”交省级清算行,由省级清算行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办理资金清算。
(3)省级分行将各发卡行、受理行的对账信息在每日上午8∶00之前发送。
5.2.3 发卡行、受理行清算流程
发卡行、受理行的资金清算比照省级分行的清算办法处理。
6 差错处理
6.1 概述
6.1.1 原则
差错或疑问交易要即时发现,及时处理;做到“有疑必查、有查必复、有复必果、果必明确”。处理差错或疑问交易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对于在差错或疑问交易中可能会出现的资金风险,要及时冻结持卡人账户,确保银行资金安全。
(2)及时性原则。对差错或疑问交易要即时发现,及时处理,迅速反馈,提高处理速度。
(3)协作性原则。差错或疑问交易的查询,一般由受理行发起,再逐级进行,各行应明确责任、相互协作,不得推诿。
6.1.2 定义
6.1.2.1 差错处理
差错处理是指数据中心通过对账等方式发现借记卡交易记录与信息交换中心的记录不一致,并进行处理的过程。差错处理包括查询查复、调整交易和内部调整三种方式。
6.1.2.2 查询查复
查询是指受理行对发现的差错或疑问交易,向发卡行进行查证的过程。
确认查询是指发卡行对发现的差错或疑问交易,向受理行进行查证的过程。
查复是指发卡行或受理行对对方行发出的查询或确认查询,予以明确答复的过程。
6.1.2.3 调整交易
调整交易是指受理行对发现的差错向发卡行发出调整资金的请求,包括贷记调整和请款。
(1)贷记调整是指受理行对已确认的长款向发卡行主动提出退款的请求。
(2)请款是指受理行对原始交易的短款和贷记调整失误向发卡行提出索款,经发卡行确认后,由发卡行提出请款确认的过程。
调整交易必须由受理行进行严格审核后提出,上级中心经过必要的核实后做出资金调整。
6.1.2.4 内部调整
内部调整是指受理行或发卡行在对账过程中,对资金清算管辖权内的差错进行的资金调整。
6.1.3 基本要求
(1)各行必须指定专门机构和业务人员负责差错处理工作,并明确权限和职责。
(2)疑问交易应通过查询查复来进行查实,确认为差错的交易应通过贷记调整、请款或内部调整来实现资金的划转。
(3)差错处理可以通过电子(查询查复管理系统)或手工(电话、传真)方式进行,以电子方式为主,手工方式为辅。
(4)进行差错处理的交易必须是经过信息交换中心转接的交易,差错交易的处理路径必须与原始交易的信息流程一致。
6.2 差错处理方式
6.2.1 差错或疑问交易发现
(1)受理网点发现;
(2)ATM管理行通过结账或对账发现;
(3)商户对账发现;
(4)数据中心对账发现;
(5)省级中心对账发现;
(6)系统监控发现;
(7)持卡人投诉;
(8)商户投诉。
6.2.2 查询查复
6.2.2.1 受理行发起查询
(1)原因
受理行发现交易存在疑问,可随时发起查询。
(2)处理要求
①发卡行对受理行的查询必须在当日查复。
②受理行发现交易存在资金风险,可在发起查询时要求发卡行先行冻结持卡人账户。
③发卡行对受理行的冻结请求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对持卡人账户的冻结,在1小时内向受理行答复,并且在确认无资金风险的情况下方可解冻。
(3)处理流程
受理行数据中心发现疑问交易时需向受理行省级中心查询或发出冻结请求,省级中心核实后填制《中国农业银行金穗借记卡异地业务错账查询单(省际)》,发送发卡行省级中心,交易金额巨大或情况紧急的业务应先通过电话联系。发卡行省级中心收到查询后,应根据受理行省级中心的要求及时对持卡人账户进行查询或控制,以确保银行资金安全,发卡行数据中心的情况由其负责查明,不得推诿。
6.2.2.2 发卡行发起确认查询
(1)原因
发卡行发现交易疑问时可随时发起确认查询。
(2)处理要求
①发卡行发起确认查询时应明确是否要求受理行提供证明文件;
②受理行对发卡行的确认查询,省级中心可根据本中心记录,确认需要发起贷记调整的,必须在当日查复;需要根据数据中心记录,确认需要发起贷记调整的,省级中心必须在查询提交日起5个工作日内查复;
③受理行对发卡行的确认查询,需要数据中心与受理网点、ATM、特约商户核对交易真实情况的,但不要求受理行提供交易证明文件的,省级中心必须在查询提交日起8个工作日内查复;
④受理行对发卡行的确认查询,需要数据中心与受理网点、ATM、特约商户核对交易真实情况,且要求受理行提供交易证明文件的,省级中心必须在查询提交日起15个工作日内查复;
⑤交易证明文件包括:柜台交易凭证、ATM吐钞流水账和POS消费签购单的复印件。
⑥受理行对发卡行的确认查询在②、③、④项规定时限内要求未予查复的,发卡行可提请总行处理。
(3)处理流程
发卡行数据中心发现疑问交易时需向发卡行省级中心发起确认查询,省级中心核实后,填制《中国农业银行金穗借记卡异地业务错账查询单(省际)》,发送受理行省级中心。受理行省级中心收到发卡行省级中心确认查询后,根据发卡行的不同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查复,以确保银行资金安全。辖内受理行数据中心的情况由其负责查明,不得推诿。
6.2.3 调整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