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车辆因进行技术试验或新产品试用发生故障,可不计算故障时间,但需报技术部门备案。
行车能耗总量
指运营车辆行车消耗的各种燃料和电能的数量。按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电能分别统计。
行车单位能耗量
指运营车辆每行驶百公里消耗的各种燃料或电能的数量。按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和电能分别统计,并按车型分别计算。计算公式:
行车能耗总量
行车单位能耗量=--------------------
总行驶里程(百公里)
运营总收入
指企业运营业务的全部收入,包括常规车、专线车、特约车、团体车、旅游车辆的运营收入,可按普通票收入、月季票收入、包车收入等分别统计。
百公里运营收入
指企业运营车辆每行驶百公里获取的客运收入。计算公式:
运营总收入
百公里运营收入=---------------------
运营里程(百公里)
运营里程可以用按标准车换算的公里计算。
运营总成本
指企业运营车辆为完成运营任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总和。成本开支范围按国家规定执行。
百公里运营成本
指企业每行驶百公里所消耗的平均成本费用。
计算公式:
运营总成本(元)
百公里成本=------------------
运营里程(百公里)
运营里程可以用按标准车换算的公里计算。
二、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索道、缆车)
运营车数
同公共汽电车。
标准运营车数
同公共汽电车。
运营线路条数
指为运营列车设置的固定线路总条数。按规划设计为同一条线路但分期建成的线路,统计时仍按一条线路计算。
运营线路总长度
指全部运营线路的长度之和。包括地面、地下、高架等线路,不包括折返、试车、联络线等非运营线路。计算公式:
运营线路总长度=∑各条运营线路的长度=∑1/2(上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下行起点至终点里程)
运营线路网长度
指轨道交通线路所通过的运营线路净长度。计算公式:
运营线路网长度=运营线路总长度-∑重复的线路长度
运营线路网密度
指轨道交通线路网分布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
运营线路网长度
运营线路网密度=----------------
城市面积
客位(定员)数
指运营车的额定载客量。计算公式:
客位数车厢固定乘客座位数+车厢有效站立面积(平方米)×每平方米允许站人数
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按6人计算。
客运量
指报告期轨道交通企业运送乘客的总人次,包括付费乘客和不付费乘客人数。
付费客运量计算方法:
1.普票乘客人次在实行分线乘车票制时,每张客票计算一个人次。在实行单一票制可乘坐多条线路时,每张客票的人次由近期客流调查确定。
2.月票乘客人次=(每张月票)日乘车次数×售出月票张数×相应日历日数。月票日乘车次数由近期客流调查资料确定。
不付费客运量计算方法: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抽样调查确定。
客运周转量
同公共汽电车。
平均运距
同公共汽电车。
运营里程
同公共汽电车。
总行驶里程
指运营车辆所行驶的全部里程。计算公式:
总行驶里程=运营里程+调试车里程+救援车里程+科学实验里程
客位里程
指各类车辆客位数与相应运营里程的乘积。用以表示企业为乘客提供的运载能力。计算公式:
客位里程=∑(各类车辆客位数×相应的运营里程)
车站数
指运营线路上供乘客候车和上、下车的场所个数。包括地面、地下、高架车站。如同一个车站被多条线路共用,按一个车站统计。
换乘站数
指运营线路上,乘客能从同一站台或通过专用通道从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转乘其它轨道交通线路的车站数。
在车站数的统计中,同站台换乘站计为一站;非同站台换乘站,按累计计算。
开行列数
指轨道列车为运送乘客而行驶的次数。列车在运营线路上行驶一个单程,不论线路长短,是全程或是区间,均作一列次计算。
运行图兑现率
指实际开行列车与运行图规定开行列车数的比率。实际开行列次不包括临时加开的列车数。
实际开行列车
运行图兑现率=---------------------×100%
运行图规定开行列车数
运行正点率
指按列车运行图固定的时间车次正点运行的列车次数与全部开行列车次数的比率。计算公式:
正点列车次数
运行正点率=------------------×100%
全部开行列车次数
行车责任事故次数
指车辆在运营行驶中所发生的,由轨道交通企业负全部或部分责任的事故次数。
事故责任的区分按上级政府部门法规确定。
行车责任事故死亡人数
同公共汽电车。
行车电耗总量(牵引电耗)
指运营车辆行车消耗的电能数量。
行车单位电耗量(牵引电耗)
指运营车辆每行驶百公里平均消耗的电能。计算公式:
运营耗用牵引电耗总量
行车单位电耗量(千瓦小时/百车公里)=---------------------×100
运营里程
运营总收入
同公共汽电车。
百公里运营收入
同公共汽电车。
运营总成本
同公共汽电车。
百公里运营成本
同公共汽电车。
三、出租汽车
运营车数
指企业已经领取出租汽车专用牌照的运营车辆,包括技术完好的、在修的、长期行驶的以及拟报废尚未经上级机关批准的车辆。
客运量
指运送乘客的总人次。它是由普通乘客人数和团体包车人数相加构成的,该指标值可通过抽样调查得到每载客车次平均乘车人数后,由载客车次×平均乘车人次得到。在调查统计时,学龄前儿童可不计。
载客车次
指运营车辆载客运行的次数。凡应租车辆(含往返、单程、等候)与乘客结算一次为一个载客车次。包车一天按一个载客车次计算。
运营里程
指运营车辆为运营而出车行驶的全部里程。计算公式:
运营里程=当班里程表读数之差值-修理试车里程-公务里程
载客里程
指运营车辆运载乘客行驶的里程。计算公式:
载客里程=里程表下客时数码-里程表上客时数码
运营里程利用率
指运营里程中载客里程所占的比重。
载客里程
运营里程利用率=------------×100%
运营里程
租赁车辆
指向用户出租并且按照时间和里程收费的客车,租赁车辆一般不配备驾驶员。
万人拥有出租汽车数
指按城市人口计算的每万人拥有出租汽车的车辆数。计算公式:
出租汽车辆数
万人拥有出租汽车数=------------------
城市人口数(万人)
服务遵纪合格率
指被检服务合格车数与被检车辆总数的比率。乘客信访、电台报纸表扬或批评应列为被检车辆。服务遵纪标准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计算公式:
被检服务遵纪合格车数
服务遵纪合格率=---------------------×100%
被检车辆总数
行车责任事故次数
同公共汽电车。
行车责任事故死亡人数
同公共汽电车。
运营总收入
指运营车辆在营业过程中的全部收入。
四、客渡
运营船数
指用于城市客渡运营业务的全部船舶数。
运营航线条数
指为运营船舶没置的固定航线的总条数,包括对江航线和顺江航线。
航行线路总长度
指全部运营航线长度之和。测定运营航线的长度,应按实际航程的曲线长度计算。水位变化大的对江客渡航线长度,可通过实测计算出一个平均长度,作为常数值使用。
客位数
指运营船舶的额定载客量。按船舶检验机关核定、记载在船舶证书上的额定载客量计算。
客运量
同公共汽电车。
客运周转量
同公共汽电车。
运营里程
同公共汽电车。
总航行里程
指运营船舶所航行的全部里程。计算公式:
总航行里程:载客里程+空航里程十公务里程
运营船日
同公共汽电车。
完好船日
同公共汽电车。
工作船日
同公共汽电车。
完好船率
同公共汽电车。
工作船率
同公共汽电车。
船舶服务合格率
同公共汽电车。
航行正点率
指正点航行次数与总航行次数之比,用以表示运营船舶按规定时间正点运行的程度。计算公式:
正点航行次数
航行正点率=--------------×100%
总航行次数
行船责任事故次数
指运营船舶在航行中发生的应由船员负全部或部分责任的事故次数。
行船事故分类方法和事故责任的区分按航政监督部门规定执行。
行船责任事故死亡人数
指行船责任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包括当场死亡和受伤后因伤情发展而死亡的人数。受伤后因伤情发展死亡人数计算方法按航政监督部门规定执行。
船舶燃料消耗总量
指航行船舶在运营时间内实际消耗的燃料(柴油或煤)总量,包括航行、停泊、作业及其他消耗的燃料量。
第七部分 市政工程
一、道路
城市道路
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城市道路由车行道和人行道两部分组成。在统计时只统计路面宽度在3.5米(含3.5米)以上的各种铺装道路,包括开放型工业区和住宅区道路在内。
车行道指城市道路上供车辆行驶的部分。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指城市道路上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按照交通功能,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街坊路。
快速路指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机动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
主干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与城市各区和与国道、省道相通的交通干路。一般应分幅行驶。
次干路指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城市主干路组成道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道交通的交通干路。
支路指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于路与街坊路的道路。居民区及工业区或其他类地区的交通路线多属以路。
街坊路即胡同里弄路。指以服务功能为主,满足居民出行,以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为主的道路。
按照路面结构,道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沥青混凝土路和其它路。
道路长度
指道路长度和与道路相通的桥梁、隧道的长度,按车行道中心线计算。
道路面积
指道路面积和与道路相通的广场、桥梁、隧道的面积(统计时,将人行道面积单独统计)。
人行道面积按道路两侧面积相加计算。包括步行街和广场,不含人车混行的道路。
道路网密度
指城市一定区域内道路分布的稀疏程度。可按城市面积、规划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计算。计算公式:
区域内道路长度
道路网密度=----------------
区域面积
道路面积增长率
指报告期内新建、改建、扩建新增的道路面积与报告期初道路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
报告期内新增道路面积
道路面积增长率=-----------------------×100%
报告期初道路面积
道路完好率
指道路完好面积与城市道路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
道路完好面积
道路完好率=----------------×100%
城市道路面积
道路维修率
指经道路养护单位养护维修的道路面积与破损道路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
养护维修道路面积
道路维修率=--------------------×100%
破损道路面积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指平均每个城市人口拥有的道路面积。计算公式:
道路面积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城市人口数
车均拥有道路面积
指平均每辆机动车拥有的机动车道路面积。计算公式:
机动车道路面积
车均拥有道路面积=------------------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
二、桥梁、隧道、涵洞
桥梁
指为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构筑物。包括跨河桥、立交桥、人行天桥以及人行地下通道等。
桥梁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和半永久性桥。
永久性桥指桥梁在设计时,其目的在于长时间使用(50年以上),所采用的材料能保持规定的强度,在使用期间经过正常的使用与养护的桥梁。如石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和钢桥等。
半永久性桥指桥梁上部构造为临时性的,墩台为永久性的桥梁,以及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桥。
城市桥梁按其多孔跨径长度或单孔径的跨度,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和小桥四类。
城市桥梁按总长或跨径分类
┌────────┬───────────┬──────────────┐
│ 桥梁分类 │ 多孔跨径长度L(m) │ 单孔跨径长度LO(m) │
├────────┼───────────┼──────────────┤
│ 特大桥 │ L≥500 │ 如≥100 │
├────────┼───────────┼──────────────┤
│ 大桥 │ 500>L≥100 │ 100>Lo≥40 │
├────────┼───────────┼──────────────┤
│ 中桥 │ 100>L≥30 │ 40>Lo≥20 │
├────────┼───────────┼──────────────┤
│ 小桥 │ 30>L≥8 │ 20>Lo≥5 │
└────────┴───────────┴──────────────┘
注:多孔跨径总长:梁式桥为桥台伸缩疑之间的距离;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型式桥梁为桥面系车行道长度。多孔跨径总长度小于8m,单孔径跨度小于 5m为涵洞。
桥梁座数
指各类桥梁座数总和,也可分别统计各类桥梁的座数。
桥梁长度
指桥梁长度的总和。有桥台的桥梁全长,应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全长,应为桥面系车行道长度。立交桥的长度为主桥长度与各引桥、环岛车行道中心线长度之和,多层立交桥的长度为各层长度之和。人行地下通道、人行天桥长度为从一端地面沿中心线至另一端地面之间的距离。
隧道
指为使道路从地层内部或水底通过而修建的构筑物,由洞身、洞门等组成。
隧道按长度可分为: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
城市隧道按总长分类
┌───────────┬────────────────┐
│ 隧道分类 │ 总长L(m) │
├───────────┼────────────────┤
│ 特长隧道 │ L>3000 │
├───────────┼────────────────┤
│ 长隧道 │ 3000≥L>1000 │
├───────────┼────────────────┤
│ 中隧道 │ 1000≥L>250 │
├───────────┼────────────────┤
│ 短隧道 │ L≤250 │
└───────────┴────────────────┘
涵洞
指横穿路基的多孔跨径为8m以下,单孔跨径为5m以下的桥型构筑物。
三、排水
城市排水
指由城市排水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方式。
按排水体制主要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类型。
分流制指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合流制指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排水系统
指由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组成的总体。
排水设施
指收集、接纳、输送、处理、处置及利用城市污水和雨水的设施的总称。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污水的管网、沟渠、泵站、起调蓄功能的湖、塘以及污水处理厂和处置污泥的相关设施。
排水管道
指汇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管渠。按其排水性质分为污水管、雨水管、合流管三种。
排水管道长度
指所有排水总管、干管、支管、检查井及连接井进出口等长度之和。计算时应按单管计算,即在同一条街道上如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并排的排水管道时,应按每条排水管道的长度相加计算。
排水管道密度
指城市一定区域内的排水管道分布的疏密程度,可按城市面积、规划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分别统计。计算公式:
区域内排水管道长度
排水管道密度=--------------------
区域面积
排水管道服务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