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铁道部关于发布新《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规则》的通知

   
---------------------------------------
| |临时营|    发送人数(人)    |  运送周转量(千人公里)  |
| |   |---------------|---------------|
|其|业线 |站售票|补票 |退票 |合计 |站售票|补票 |退票 |合计 |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省市或窄轨|发送人数(人)|运送周转量(千人公里)|
| |-----|-------|-----------|
| |     |       |           |
| |-----|-------|-----------|
|中|     |       |           |
-----------------------------

  编表单位:  编表人: 单位领导: 上报日期: 年 月 日
  第三十九条 分界站旅客输出输入及通过统计表(客报-3)
  一、本表是表示铁路局间旅客去向及各局间分界站输出、输入及通过旅客人数。
  二、根据自局发送资料和各发送局交换的资料编制。合资、地方铁路的直通资料由所在铁路局随本局直通交换资料合并交换。对同一个局间分界站,铁路局与本局内合资、地方铁路公司交接人数合计应与邻局核对完全一致。合资、地方铁路与所在局分界站交接人数也应核对一致。
  管内有合资、地方铁路的铁路局根据直通交换资料中的实际到站及经由,分出本局和合资、地方铁路分运输种别的人数。各单位输出、输入、通过合计人数,应与客报--2相应一致。
  三、本表以加补减退资料编制;各局间交换资料为站售票、补票、退票的分项资料。
  四、本表为月、年报。月报于次月12日报部,年报于翌年1月12日报部。

          分界站旅客输出输入及通过统计表
                 表号:客报3
                 制表单位:铁道部统计中心
                 批准机关:铁道部
                 批准文号:铁统计〔2001〕128号
                 统一编号:0152
____铁路局         20  年  月

------------------------------------
|    输出分界站|      通过      |共移交|  |接入|
|         |--------------|通过旅|输入|旅客|
|输入分界站    |  |  |  |  |  | 客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
|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移交通过旅客 |  |  |  |  |  |   |     |
|---------|--|--|--|--|--|---|     |
|   输出    |  |  |  |  |  |   |     |
------------------------------------
| 移交旅客合计  |  |  |  |  |  |   |     |
------------------------------------

  编表单位:    编表人:   单位领导: 上报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十条 区段平均旅客密度统计表(客报--4)
  一、本表反映铁路营业线上各区段平均旅客密度。
  二、根据本局资料和外局交换资料编制。
  三、按管内、直通分上、下行方向,先计算出站间密度,再汇编成区段平均密度,平均密度以旅客人数表示,以千人为单位。
  四、旅客密度区段执行部定统一的线路统计区段。
  五、本表以加补减退资料编制。
  六、本表为年报,于翌年1月12日向铁道部传输。

            区段平均旅客密度统计表
                 表号:客报4
                 制表单位:铁道部统计中心
                 批准机关:铁道部
                 批准文号:铁统计〔2001〕128号
                 统一编号:0153
____铁路局         20  年  月

----------------------------
|  运输种|区段| 管内  | 直通  | 合计  |
|    别|公里|-----|-----|-----|
|区段   |  |上行|下行|上行|下行|上行|下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编表单位: 编表人: 单位领导: 上报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十一条 旅客运送距离统计表(客报--5)
  一、本表是按照运送距离别,分席别反映旅客运送量和周转量,是作为了解和研究旅客行程情况的依据。
  二、本表根据自局旅客发送加补减退资料编制。
  三、本表周转量为发送周转量,其中的运送里程为票据上记载的运价里程。
  四、各里程段的周转量,是该段每一旅客旅程的累计数,以千为单位。
  五、合计人数应与“客报--1”加补减退发送人数一致。
  六、票价合计单位:元,保留一位小数,传输时不传小数点。
  七、本表为月、年报。月报于次月12日报部,年报于翌年1月12日报部。

             旅客运送距离统计表
                 表号:客报5
                 制表单位:铁道部统计中心
                 批准机关:铁道部
                 批准文号:铁统计〔2001〕128号
                 统一编号:0154
____铁路局         20  年  月

--------------------------------------
|       项目  |  人数(人)  |周转量(千人公里)|    |
|           |---------|---------|票价合计|
|           |硬|软|硬|软|合|硬|软|硬|软|合|(元) |
|运输距离       |座|座|卧|卧|计|座|座|卧|卧|计|    |
|-----------|-|-|-|-|-|-|-|-|-|-|----|
|1-50公里     | | | | | | | | | | |    |
|-----------|-|-|-|-|-|-|-|-|-|-|----|
|51-100公里   | | | | | | | | | | |    |
|-----------|-|-|-|-|-|-|-|-|-|-|----|
|1-100公里计   | | | | | | | | | | |    |
|-----------|-|-|-|-|-|-|-|-|-|-|----|
|101-200公里  | | | | | | | | | | |    |
|-----------|-|-|-|-|-|-|-|-|-|-|----|
|201-300公里  | | | | | | | | | | |    |
|-----------|-|-|-|-|-|-|-|-|-|-|----|
|301-400公里  | | | | | | | | | | |    |
|-----------|-|-|-|-|-|-|-|-|-|-|----|
|401-500公里  | | | | | | | | | | |    |
|-----------|-|-|-|-|-|-|-|-|-|-|----|
|101-500公里计 | | | | | | | | | | |    |
|-----------|-|-|-|-|-|-|-|-|-|-|----|
|501-700公里  | | | | | | | | | | |    |
|-----------|-|-|-|-|-|-|-|-|-|-|----|
|701-1000公里 | | | | | | | | | | |    |
|-----------|-|-|-|-|-|-|-|-|-|-|----|
|501-1000公里计| | | | | | | | | | |    |
|-----------|-|-|-|-|-|-|-|-|-|-|----|
|1001-1500公里| | | | | | | | | | |    |
|-----------|-|-|-|-|-|-|-|-|-|-|----|
|1501-2000公里| | | | | | | | | | |    |
|-----------|-|-|-|-|-|-|-|-|-|-|----|
|2001公里以远   | | | | | | | | | | |    |
|-----------|-|-|-|-|-|-|-|-|-|-|----|
|1001公里以远计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