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3、偿债能力状况:
负债总额
(1)资产负债率=------×100%
资产总额
息税前利润总额
(2)已获利息倍数=---------
利息支出
4.发展能力状况: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
(1)销售(营业)增长率=-------------×100%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
(2)资本积累率=------------×100%
年初所有者权益
(二)修正指标
修正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形成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准确的企业效绩基本评价结果,具体由12项计量指标构成。
1.财务效益状况:
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
(1)资本保值增值率=-----------------×100%
年初所有者权益
主营业务利润
(2)主营业务利润率=----------×100%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经营现金净流量
(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净利润
利润总额
(4)成本费用利润率=-----------×100%
成本费用总额
2.资产营运状况:
主营业务成本
(1)存货周转率(次)=--------
存货平均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
(3)不良资产比率=----------×100%
年末资产总额
3.偿债能力状况:
经营现金净流量
(1)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00%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
(2)速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4.发展能力状况:
1/3
(1)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100%
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2)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三年前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100%
当年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
(3)技术投入比率=----------------×100%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三)评议指标
评议指标是用于对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形成的评价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步修正定量评价结果,使企业效绩评价结论更加全面、准确。评议指标主要由以下8项非计量指标构成。
1.经营者基本素质;
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
3.基础管理水平;
4.发展创新能力;
5.经营发展战略;
6.在岗员工素质;
7.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
8.综合社会贡献
对于商贸和服务等企业因经营性质不同,在运用评议指标时,可以用括弧内的指标替代。
有关评价指标的解释见附件。
三、指标权数
企业效绩评价实行百分制,指标权数采取专家意见法——特尔菲法确定。其中:计量指标权重为80%,非计量指标(评议指标)权重为20%。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计算方便,三层次指标权数均先分别按百分制设定,然后按权重还原。
(一)基本指标权数 100
指标
1.财务效益状况 38
(1)净资产收益率 25
(2)总资产报酬率 13
2.资产营运状况 18
(1)总资产周转率 9
(2)流动资产周转率 9
3.偿债能力状况 20
(l)资产负债率 12
(2)已获利息倍数 8
4.发展能力状况 24
(l)销售(营业)增长率 12
(2)资本积累率 12
(二)修正指标权数 100
指标
1.财务效益状况 38
(1)资本保值增值率 12
(2)主营业务利润率 8
(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8
(4)成本费用利润率 10
2.资产营运状况 18
(1)存货周转率 5
(2)应收账款周转率 5
(3)不良资产比率 8
3.偿债能力状况 20
(1)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10
(2)速动比率 10
4.发展能力状况 24
(1)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9
(2)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8
(3)技术投入比率 7
(三)评议指标权数 100
指标
1.经营者基本素质 18
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 16
3.基础管理水平 12
4.发展创新能力 14
5.经营发展战略 12
6.在岗员工素质 10
7.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 10
8.综合社会贡献 8
四、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实施企业效绩评价的参照系。评价标准包括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和评议指标(非计量指标)评价参考标准两类。
(一)计量指标评价标准
计量指标评价标准是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的依据,由标准值和标准系数构成。
1.计量指标全国评价标准值由国家财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企业会计报表数据资料及有关统计信息,在剔除有关企业不合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近期发展水平,运用移动加权平均等数理统计方法统一制定。
(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和《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等国家标准,按照行业重要程度和样本数量,企业效绩评价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值划分为四个层次约150个行业,在各行业全行业标准值下又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规模。具体见《
企业效绩评价行业基本分类》。
(2)为了提高评价计分的准确性,每个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值划分为五个水平档次,分别为优(A)、良(B)、中(C)、低(D)、差(E)。具体详见《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
2.标准系数是评价标准值所对应的水平系数,反映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应评价标准值所达到的水平档次。与优(A)、良(B)、中(C)、低(D)、差(E)五档评价标准值相对应的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差(E)以下为0。
(二)评议指标参考标准
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以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等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管理经验,按照重要性原则具体制定。每个评议指标参考标准分为优(A)、良(B)、中(C)、低(D)、差(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的等级参数分别为1.0、0.8、0.6、0.4、0.2。每个等级的具体含义详见《企业效绩评价评议指标参考标准》。
(三)评价标准的选用
正确选用评价标准是公正评价企业经营效绩的前提。评价标准的选用按以下要求执行。
1.计量指标评价标准的选用
(1)除评价组织机构根据评价目的作出特别规定外,一般企业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值的选用程序是:首先,根据企业经营领域对照
企业效绩评价行业基本分类,自下而上逐层遴选被评价企业适用的行业标准值;然后根据被评价企业的规模,在已确定的行业中选择不同规模的评价标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