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十五”发展计划

  “九五”以来,公路、水运交通行业加快信息化进程,在普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突出信息技术在运营系统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开发,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港口设施和作业的自动化程度极大提高。交通部提出的中国运输信息网(CTIENT)主网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国际互联网在交通领域迅速应用,政府上网工程初步实现了政府职能网上亮相。《中国交通》网站正式向社会提供交通信息查询服务。一批地方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和所属信息中心,也纷纷建立网上站点或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技术正逐步成为交通运输技术体系的主导技术。
  (2)公路、水路交通科技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
  部属科研机构进一步优化。根据国家关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我部多年来致力建设的公路、水运和船舶运输三个科研中心已正式通过部门验收,成为国内具有鲜明行业和学科特点的研究机构;完成了部属公益性研究院所的重组,初步实现了精简机构,增强实力,优化公路、水运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
  科技队伍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实施“交通人才工程”,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队伍的结构调整,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把品学兼优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推向重大科技攻关或科技管理领导岗位。建立人才培养科研基金,开展以提高拔尖人才学术水平为目的的研究项目。广泛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更多的科技、管理人员有机会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进修和接受培训。当前,公路、水路交通主要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技术骨干,他们大多数获得了硕士以上学位,取得过国家级或部级获奖科技成果,有出国进修或培训的资历,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等,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承担重要的研究或科技管理工作。
  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本着“适应改革、保证重点、解决急需、形成能力”的原则,从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政府投重资建成了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重点实验室。这些科研基础设施的建成,为公路、水路科学研究,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研机构适应市场能力增强。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员、改善分配制度,创建各种形式的研究、开发、营销一体化机构,开展产学研结合等改革实践,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人员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据了解,部直属开发型科研机构的研究任务中,有80%项目来自市场。
  (3)交通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初见成效
  交通工业企业在引进技术、技术改造过程中,认真贯彻“引进、消化、吸收”的方针,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不断创新,逐步形成核心技术和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份额逐渐扩大,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2、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水平的地区和领域间差异很大。东部地区、枢纽港和从事国际运输的航运企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以及内河航运、道路运输等领域现代化程度较低。这就决定了我国公路、水路总体技术水平和效益不高,与公路、水路交通事业发展的需求很不适应。主要问题有:
  (1)科技总体水平不高
  科技进步对提升基础建设和运输生产整体水平的能力还不高。作为劳动资料的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装卸设备和有效发挥这些劳动资料效益的运营管理,相当大一部分仍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水平,技术含量低,水平不高,有些还相当落后;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运输服务和运营管理的劳动力中,高水平人才,受职业教育和专职培训的人员比例不高,掌握现代化设备和工具的能力不足,对工程质量或技术操作的要领和关键把握能力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科技进步的对运输经济发展的贡献还很低(不足40%),提供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技术的能力还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实现集约型发展。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进程不快。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的推进在地区间、领域间、机构间乃至领导干部个体间的差异还很大,使信息化进程不快。在信息化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规划计划、政策措施、技术标准、运行规则等方面都有待改革和完善。努力寻求加快行业信息化进程的政策和措施,是当务之急。
  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八五”以来的近十年中,公路、水运交通科研成果累累,仅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就达800余项,有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有效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比例不高(科技成果推广率为40%左右,转化率为20%-30%)。说明我们尽管能在某些领域集中力量搞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但还不具备将这些成果进一步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条件或能力。
  交通技术监督工作有待加强。“九五”以来,在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计量检定规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交通电子、信息技术向交通领域渗透奠定了技术基础。但是,在行业技术监督工作中,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投资力度有限,组织措施不力等原因,与交通运输市场、工程、设计和管理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需要相差较大。
  软科学研究工作需要加强和完善。当前,需要对公路、水运交通软科学的地位和作用、近期和中长期战略目标进一步加以明确,软科学研究投入必须有大的突破,软科学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研究管理等方面急需改善和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