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铝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和《工业钝钛及钛合金(Ti-6AI-4V铸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阴极铜的试验方法:
  高纯阴极铜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按GB/T13293-1991《高纯阳极铜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标准阴极铜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按GB/T5121-1996《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表面质量用目视检测。
  (3)铜的性质及用途
  铜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29,属第一副族。其性质为:
  ①物理性质
  铜是一种玫瑰红色金属,柔软、有金属光泽,密度为8.92克/立方厘米,溶点为1083.5℃,沸点为2595℃,富于延展性,易弯曲,强度较好,在导电性和导热性方面,铜仅次于银,居第二位,它可以进行冷热压力加工,由于其具有面心立方晶格,铜及其化合物无磁性。
  熔点时铜的蒸气压很小,因而在冶金过程温度下,不易挥发。
  ②化学性质
  液体铜能溶解某些气体,H2、O2、SO2、CO2、CO和水蒸气等,溶解气体对铜的机械性质及导电性均有一定影响,纯铜在常温下与干燥空气和湿空气不起作用,但在CO2湿空气中,表面会产生绿色薄膜CuCO3Cu(OH)2又称铜绿,它能保证铜不再被腐蚀。铜在空气中加热到185℃即开始与氧作用,表面生成一层暗红色铜氧化物,当温度高于350℃时,铜颜色逐渐从玫瑰色变成黄铜色,最后变成黑色。
  铜不能溶解于硝酸和有氧化剂存在的硫酸中,铜能溶解于氨水中,也能与氧、卤等元素直接化合。
  以铜为基体的合金称为铜合金,铜加入合金元素后,可改变其某些机械性能,同时又能保持纯铜的某些优良特性,常用的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白铜三类,它在电子、电器、造船、建筑、汽车工业、国防工业及各种冷凝器、换热器等方面有特定的用途,尤其是在制造核废料容器、大型集成电路、记忆合金等方面。
  1.阴极铜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铜的冶炼方法可分为两类: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目前世界上精铜产量的85%以上是用火法冶金从硫化铜精矿和再生铜中回收的,湿法冶金生产的精铜只占15%左右。
  (1)火法冶金
  火法炼铜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闪速熔炼、电炉熔炼等。其工艺程序可概括为图1(略):
  从以上炼铜的工艺流程图看出:硫化铜精矿(含铜量为13%-30%)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冶金方法进行熔炼,得到冰铜,再经过转炉吹炼得到含铜大于97.5%的粗铜,因粗铜的质量仍满足不了工业用铜的要求,必须精炼后得到的精铜要求含铜99.95%以上。在硫化铜精矿冶炼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回收硫、金、银、锑、铋、镍、硒等有价元素。
  在我国,从铜精矿中提取金属铜,主要采用火法冶金的方法,目前,比较先进的是闪速熔炼,其产量占全国产铜量的30%以上。由于能耗低,规模大,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优点。这一冶炼技术正在炼铜工业上得到日益发展。
  闪速熔炼根据不同炉型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Outokumpu闪速熔炼、InCo闪速熔炼。以下介绍Outokumpu熔炼的工艺流程。
  图2 (略)
  (2)湿法冶金
  湿法冶金在许多情况下与火法相配合的。其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铜(锌)矿物预先通过氧化或硫酸焙烧,转变可溶状态,然后再进行浸出、净化电积、以提取电解铜。通常有RLE法、常压氨浸出法(阿比特法)、高压氨浸出法、细菌浸出法等。从焙烧→浸出→净化→电积,简称RLE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3(略):
  湿法冶金主要适用从低品位氧化矿、废矿堆及浮选尾矿中提取金属铜。
  3.1.3 损耗原因及环节
  本标准只考虑了工艺损耗,途耗未计算在内。
  (1)工艺损耗
  炉渣含铜损失是铜冶炼的主要损失,按损失的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化学损失
  是指铜以Cu2O形态造渣引起的损失。只要炉料中含有足够的硫,Cu2O都将变成硫化物。但如果含硫不足或者氧化气氛太大,而又没有足够的反应条件时,炉渣含Cu2O对就可能较高。
  ②物理损失
  是指铜以Cu2S形态溶解于炉渣中引起的损失。它取决于炉渣成分,酸性炉渣溶解较少,FeO含量高的炉渣对Cu2S溶解度大,因此,为了降低铜的物理损失,应尽可能减少炉渣中的FeO量,或者提高酸度,或者加入CaO代替一部分FeO。
  ③机械损失
  是由于冰铜颗粒未能从炉渣中沉清所引起的。炉渣粘度和比重过大,熔点过高使冰铜不易沉清;炉渣过热度不够,熔池容积和形状不合理,沉清时间没有保证;化学反应不完全,产生气泡的浮游作用;冰铜颗粒太细,来不及结合成大颗粒沉降。
  此外,烟气和电解液的排放都会引起铜的损失。
  铜冶炼生产过程中的金属损失(以葫芦岛东北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为例)情况:
  ①鼓风炉熔炼工序金属回收率97.8%,金属损失2.2%;
  ②转炉吹炼工序金属回收率99.5%,金属损失占投入工序金属量的0.5%;
  ③阳极炉精练工序金属回收率99.5%,金属损失占投入工序金属量的0.5%;
  ④铜电解工序金属回收率99%,金属损失占投入工序金属量的1%。
  按以上各工序金属回收率计算,铜冶炼总回收率为96.0%,金属损失4.0%。
  (2)途耗
  精矿在运输、贮存的损耗比较复杂,一般可以按下述规定执行,但在本标准中,途耗将不包括在内。
  ①精矿在港口落地后装车,货损按0.1%计算,若在5天后装车,每增加1天,货损增加0.01%。
  ②精矿在落地后,每倒动一次,货损0.1%。
  ③火车运输过程,货损按0.3%-0.4%计算,运输距离超过500公里,每100公里增加0.1%。
  ④因外界因素影响,货损有时增加。下大雨2小时以上货损加0.05;下中雨连续4小时以上货损加0.05%;下小雨8小时以上,货损加0.05%。货物落地后,因风大造成损失,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证(现场记录、排照、录象等)后确定。
  ⑤精矿进厂后仓储损失(包括检斤后仓外损失、卸车损失、仓内存放和运输损失)按0.3%计算。
  4 铜冶炼行业单耗状况
  ①我国是产铜大国,1999年产量近120万吨,尤其存有特殊的铜业状况,即铜冶炼产能远大于矿产能,致使冶炼企业每年需进口大量铜精矿。据海关统计,1999年进口铜精矿实物量达125万吨(折合含铜量约为35万吨);从进口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占45.7%,进料加工占43.3%,边贸占11%,1999年我国的铜精矿产量为50万吨(金属量),进口量约占国内产量的70%,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