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力加强企业管理。当前企业管理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强化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要加强企业战略研究、市场开发、企业策划、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投资、资金和资产的管理。第二,加强质量管理。要结合整顿建设市场秩序,以各项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规范企业招标投标行为,完善质量责任制,强化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责任和质量监督,大力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第三,健全规章制度。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的财务、劳动、人事、分配、民主管理等制度以及内部经济责任制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和完善。第四,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以成本、质量为中心的各项基础管理。
7、搞好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新形势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法律、精业务、善管理、勇开拓、守纪律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既是建设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保证。要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依法选择聘任企业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要加快培育经营管理者市场,促进他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抓好经营管理者的培训,不断丰富他们在管理、法律、财务、金融、科技、外贸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质。在对经营管理者实行面向市场公开竞争、择优聘用的前提下,可适度加大激励的力度。有条件的企业可试行经营者年薪制;也可试行经营者期权持股,期权持股要与任职年限相一致,期权持股的兑现要与经营者业绩挂钩。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分配要增加透明度,操作要规范。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和必要的约束。一是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监事会负责人由股东会任命,不能从属于董事会。二是加大国有产权代表的责任,要实行严格的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并制定一套相应的考核办法。三是建立企业决策失误的追究制度,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离任审计。
8、努力减轻企业负担。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负债率过高、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沉重等实际问题。(1)多渠道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通过重组吸收多元投资(包括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是补充资本金的有效办法,有条件的企业要广泛采用。国有企业长期形成的不良资产、不良债务,可以在改制中结合清产核资按规定核销一部分。积极争取国家关于银行债转股的政策在建设系统部分国有大企业得到落实;企业之间的债权,经协商也可转为股权。(2)继续实施再就业工程,搞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要办好再就业服务中心,企业下岗待业职工都应当进入这个中心,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中心要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并为他们缴纳养老、医疗保险金。企业可以通过再就业培训、创办三产、内部退养等多种途径分流和安置下岗人员,也可以在投资入股、出让产权、产权划转时带走部分职工。(3)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企业要按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筹,已建立个人帐户的要逐步把发放保险金的工作由企业转到社保机构。缴纳保险金确有困难的,可试行在企业净资产中划出一块作为“养老股”,其收益专项用于补充国有企业老职工养老保险费的不足;也可从国有股红利中划出一块;还可把出让国有资产的收入用于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企业的办社会职能要逐步划出,有条件的变为三产企业独立运营,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当地政府要积极支持。政府接收有困难的,可采用企业支付事业费逐步减少、改革分步到位的办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