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和改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12.加强重点产品的跟踪抽查,对认证产品开展专项抽查,配合打假治劣进行统一抽查。对质量问题较多的食品、家庭装饰装修用品、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热点消费品等,要不断抽查;问题突出的,全国统一进行撤柜台,把有安全隐患的产品坚决清除出市场;研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13.选择部分低档次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大抽查覆盖面,尝试用新的方法评价质量合格率,分析产品质量档次低的原因,找出差距,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强质量管理等做好后处理工作。
14.坚决简化程序、扶优扶强的原则,推进实施国家产品免检制度。
15.把连续两次抽查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列入监督名单,向社会公布。改进监督抽查结果的发布方式和宣传方式,提高质量监督的社会影响度,进一步唤起消费者的质量意识。
五、加快标准化工作的改革
16.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高制修订标准的速度,接受社会各界提出的标准项目建议,调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构,广泛吸收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重点抓好强制性标准的改革,出台强制性标准管理办法,按WTO/TBT的要求,清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17.适应市场需要,重点做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开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需标准的修订工作,加大服务标准化工作,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18.加强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标准的技术基础作用,重点做好数字电视、电子商务、软件、中文域名、车用燃料乙醇汽油等标准的制定工作。
19.总结消灭无标生产工作经验,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巩固成果,积极推进采标工作,促进企业标准上水平、管理上台阶。
六、切实加强计量工作
20.继续实施计量工作“390”计划。重点抓好电能表、水表、煤气表、衡器、加油机和出租车计价器的监督管理,严格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考核、新产品定型鉴定和型式批准工作,整顿定型鉴定机构。加强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食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全面推动“光明工程”计划的实施。
21.围绕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开发,加大有关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开展面向社会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规范和发展较准市场。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大宗物料计量监督管理和公正计量工作。
22.指导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提高计量保证能力。指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向计量要效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