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切实加强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开展打假联合行动的决定,把打假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打假工作当作“民心工程”,由一把手亲自负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切实保证、行动上全力以赴。
5.春节前后,集中围绕九项重点产品,在落实“四个一批”,即:坚决取缔一批制假售假企业,依法从快、从重惩处一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的首恶分子和惯犯,严肃处理一批违纪机关工作人员,坚决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上取得突破,推动打假联合行动向纵深发展。
6.按照“三重一大”的部署,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保持高压态势,力争在解决几类重点商品假冒伪劣问题、整顿治理一批区域性质量问题和整顿规范一批重点专业市场方面取得成效。
7.研究建立打假长效机制。列出制假售假惯犯和案值较大、性质恶劣的违法分子清单,通报当地政府和工商、银行、税收、计划等部门,采取曝光等措施,实施社会监督;建立与企业联手打假的网络,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打假;创建“购物放心一条街”、“放心店”、“放心市场”,在经销环节形成抵御假冒伪劣的商业自律机制;加大对大案要案查处工作的新闻报道力度,形成打假治劣的舆论氛围;会同监察、公安等有关部门加强督查督办,对执法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都要一查到底,件件有交待;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配合,提高对制假售假案件的刑事审判率。
三、推动质量振兴事业的发展
8.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围绕努力改变部分产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可靠性不强、合格率不高的状况,选择不同的地方进行试点,探索建立引导企业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质量提高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质量立市”活动,争取开展“质量立市”活动的城市达到100个。
9.动员社会力量,试点采用“用户满意度指数”等市场评价方式,推出首批中国名牌产品。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质量指标,客观反映地方、行业质量状况,并定期向当地政府汇报质量状况,促进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0.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引导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可靠性上下功夫,推动一批业绩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11.与有关部门合作,分期分批举办520户重点企业集团质量管理高层培训班。结合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在一些关键领域,积极开展执业资格制度试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新一轮的质量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制定设备监理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重大工程的设备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