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引入市场机制,重视和发挥社会多方力量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证、项目实施、推广运用等各个环节,广泛吸纳中介组织、中外企业等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建立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渠道,加快外经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今后,国家投资的重大外经贸信息化建设项目应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项目质量。
5、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外经贸全行业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发挥各地的积极性,探讨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外经贸信息化发展方式。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上多做有益的探索,对西部地区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给予相应扶持和必要帮助。及时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推广行之有效的外经贸信息化发展模式。
6、坚持开放式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中,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在相应领域实施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在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技术开发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开放式的发展道路。
(三)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1、全面加快外经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按照国家“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的总体部署,实现外经贸领域政府管理和服务、企业开展对外经贸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完成国家“十五”信息化规划提出的外经贸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行业所承担的各项任务。
2、适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电子商务将成为主要贸易方式的世界潮流,鼓励、推动各类从事外经贸业务的企业上网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实现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重大转变,以信息化保障和促进外经贸“十五”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
3、各级外经贸政府主管部门的主要管理业务实现在网络上进行,内部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先进、安全实用的外经贸电子政务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对外经贸管理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
4、确立外经贸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的重要地位,加快建设一批外经贸领域大型数据库。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适应我国国情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各级政府外经贸主管部门的决策效率和水平。
5、增强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的网络基础,完善外经贸专用网的建设和管理,与有关专用网和互联网互通互联,实现资源共享。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建成遍及全国,服务一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经济贸易网。
6、建立与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相配套的法规、标准、安全体系。
7、建立一支适应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
2010年外经贸信息化展望:
国际电子商务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方式,有力地推动外经贸发展;电子政务在各级外经贸政府主管部门普遍推广运用,成为重要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外经贸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大大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与国民经济和外经贸发展相适应;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外经贸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外经贸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比较完善,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中国外经贸信息化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