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国家“商业电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通过了科技部和国家密码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认证系统。它不仅解决了外经贸专用网上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为商贸、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信息安全提供了解决方案。
各地的外经贸信息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各地外经贸委(厅、局)相继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组织、指导和协调本地区的外经贸信息化工作;一些地方的外经贸管理部门会同进出口商会创建了介绍本地区、本部门外经贸信息的专业网站,有针对性地搜集、加工、发布各类外经贸商情信息,开展信息服务。
(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外经贸信息化在“九五”期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外经贸发展的迫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集中领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力度不够;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调控手段有待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不足,特别是国内外商贸信息、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体制尚不完善;信息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信息化政策、标准和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外经贸信息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有待加强;尚未建立一支外经贸信息化发展急需的人才队伍。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外经贸信息化创造了历史契机。有利于我国引进国际上技术、人力、资本、信息等优势资源,促进外经贸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我国外经贸信息化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建立外经贸信息化发展的贸易环境。有利于加强外经贸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外经贸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总方针的指导下,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提高外经贸管理水平和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电子化、开发利用国际经贸信息资源和推广国际电子商务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务实创新,服务企业,全面推动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保障21世纪外经贸事业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外经贸信息化涉及面广,必须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十五”期间,要密切配合外经贸工作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选择实际工作中急需的和条件成熟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初步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电子化、网络化,建成较为完备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为新世纪外经贸信息化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划,实现外经贸信息化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根据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外经贸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外经贸信息化的方向和重点。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外经贸信息化要在规则和标准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为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发挥先导作用。
3、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当前,信息化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外经贸信息化建设是二十一世纪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要着眼信息技术在外经贸领域中的应用,以应用推动外经贸信息网络建设、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等工作。同时,要在发展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划,为外经贸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