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 调查人员应当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并依法收集证据。
调查取证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第十七条 案件调查时,应当制作《调查笔录》,《调查笔录》需经被调查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十八条 现场勘验的,应当制作《现场勘验笔录》,《现场勘验笔录》需经当事人或者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十九条 调查人员可采取抽样、录音、照相、摄像、录像等方法收集证据。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先行登记保存,并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条 登记保存证据的,应当签发《证据登记保存通知书》,填写《证据登记保存物品清单》,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并对登记保存物品加贴封条。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接受调查时拒绝在有关材料上签字或盖章的,由调查人员注明情况,请在场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二十二条 案件调查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终结。
重大疑难案件经法制工作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调查时限,但延长时限不超过三十日。在延长时限内仍不能完成案件调查的,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继续调查。
第二十三条 案件调查终结,调查人员提交《行政处罚案件调查报告》,对违法行为提出处理意见,送法制工作部门审查。
第四章 处罚决定
第二十四条 法制工作部门应当对《行政处罚案件调查报告》等案件材料进行全面审查,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审查意见: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的,提出处罚意见;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予以纠正;
(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程序不合法的,重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