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良种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种子工作,是农业生产带根本性的基本建设,不容忽视,不能放松。建国以来,种子工作的成绩很大。粮食作物的良种推广面积,曾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棉花良种推广面积,比例更高。但是,近几年来,有不少地方,不少作物,出现了种子混杂退化、带病、带虫和品种单一的毛病,必须努力迅速克服。首先要求提高种子的纯度,进而恢复传统的优良品种,并且逐步更新优良种子,更换优良品种。提高种子的纯度,主要靠生产队选种留种,这是最普遍、收效最快的办法。一般农作物的种子,需要量很大,主要靠生产队自选、自繁、自留、自用。另一方面,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科学研究机构(包括农业院校的研究单位),繁殖良种的示范繁殖农场,推广良种的种子站(种子公司),这一套种子工作的机构和科学技术队伍,必须系统地加以整顿和充实。玉米杂交种这一类的优良种子,主要靠专场繁殖。生产队自己选留种子,种子工作机构培育、繁殖和推广良种,这两个方面要正确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种子改良工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且进一步适应农业现代化对种子的要求。
(二)在庄稼收割以前, 生产队要采取田间“穗选”、“片选”等办法, 选留粮谷种子。留种棉,要实行“株选”,单摘单轧。其他各种农作物,也都要首先选种、留种,然后再安排其他用途。生产队选留的种子,就由生产队负责保管,单独存放,定期检查,不使混杂,不使变质。播种以前,还要再实行挑选,并且尽可能地经过发芽试验、病虫检验和消毒处理,然后下种。这样做,既可节约用种,防治病虫传播,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留种量要稍多于实际用种量, 晚秋作物的种子更要多留一些, 以备遭灾补种。生产队要经过社员讨论,民主评选有技术、有经验、细心负责的社员,担任田间选种和保管种子,给以合理的报酬;成绩显著的,还应该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生产队应该有自己的“种子田”,为自己繁殖种子。“种子田”,从播种前的整地开始,一直到收割,都要特别加工,精耕细作。还没有建立“种子田”的生产队,第一步可以采取比较简便的办法,就是说,在作物生长的过程中,选择一块长势最好、纯度最高的,划为“种子田”,加强后期管理, 收获后留做种子;第二步再建立正式的“种子田”。种子田耕作细,用工多,劳动定额要定得合理,劳动报酬要稍高于一般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