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采取的技术路线(略)
二、研究方法:
1.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世博会博物馆,2008年奥运会“奇迹天工”等重大文物展览博物馆环境监控技术应用实践经验,提出博物馆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硬件和软件方案,研发博物馆环境监测平台信息系统软件,配备硬件,在上海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2个示范单位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网络系统。
2.实地考察和测试,在上海博物馆青铜陈列馆、少数民族馆、青铜库房和工艺品库房4个区域,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第三展厅(天地不绝)、第四展厅(千载遗珍)和馆外临时文物库房3个区域,选择无线传感监测点,配置无线传感中继和网关,形成无限传感监测网络,示范运行实时连续监测。
3.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世博会博物馆,2008年奥运会“奇迹天工”等重大文物展览博物馆环境掏空技术应用实践经验,结合上海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环境监测结果,研究制定环境调控方案,或改造文物展柜、或采取美化方式,实施被动调控或主动调控,连续监测调控效果,及时提出对策作进一步调控。
4.依据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及基于平稳、洁净、湿度优先概念博物馆环境监控理念,结合成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功能规划,提出文物预防性保护一揽子技术要求,指导新馆建筑环境控制、文物展陈、文物储藏等环境调控设计方案;编制成都博物馆环境监控系统实施方案,建议预埋监测系统管线。
5.定期分析示范实施经验,提出“全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3级管理系统实施要求,研究编制“全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建设方案。
6.研制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
7.总结推广经验。
三、经费预算:
本示范项目总预算350万元,申请国家文物局补助250万元,上海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各配套50万元,合计配套100万元。具体测算如下:
1.博物馆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运行,共76万元
(1)在上海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2个示范单位,建立博物馆监测站监测平台网络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UPS、台式计算机2台、交换机、无线网关,以及相关软件(数据库、杀毒软件、操作系统、监测站数据传输软件等):13万元/家,共26万元。
(2)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增加建设监测中心级监测平台网络系统硬件,满足数据中心需求,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无线网关、机柜等:20万元。
(3) “博物馆监测站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监测中心”2级监测平台信息系统软件定制:30万元/套。
2.博物馆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建设及运行,共137.5万元
在上海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2个示范单位,建立比较完备的环境监测技术系统。
(1)建立各30个监测点的无线传感监测系统:45万元/家,共90万元。
(2)配备各2套反应性无线传感监测仪:7.5万元/套,每家15万元,共30万元。
(3)配备各50套被动采样器:上博免费提供。
(4)配备必要的手持式环境监测仪,包括便携式温湿度监测记录仪、全数字照度计、专用紫外辐照计、二氧化碳检测仪、便携式ppb级VOC检测仪、便携式甲醛检测仪、噪声检测计各1台:共12.5万元。
(5)委托华东理工大学,对被动采样样品进行检测分析,需支付监测费5万元。
3.博物馆环境监测调控技术措施。共120万元
在上海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2个示范单位,配备环境调控材料或设施。
(1)配备各1000公斤被动调控材料(调湿剂和吸附剂),30万元/家,共60万元。
(2)配备各2套“净化--调湿器”或除湿机,2.5万元/台,5万元/家,共10万元。
(3)金沙遗址博物馆配备1套“藏展材料筛选评估系统”:1.5万元/套。
(4)定制一批无酸纸板,示范用于文物囊匣应用,批量定制,约30万元/批。
(5)改造文物展柜或采取美化方式,实施环境优化调控,9.25万元/家,共18.5万元。
5.成都博物馆博物馆建设预防性保护示范,共4万元
在成都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中,引入基于洁净概念博物馆环境理念,研究提出文物预防性保护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库房即展厅空调系统、文物展柜技术要求、文物展览和库房照明要求等,指导具体设计。主要为会议费及文本编制费,计4万元。
6.编制“全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建设方案,共12.5万元
(1)全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系统(三级管理)实施方案;5万元(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协作费)。
(2)全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技术系统(三级管理)实施方案;2.5万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