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查情况来看,减负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目前中学普遍存在双休日上课现象,尤其是初中和高中毕业班更加突出;不少学校还存在按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学生在校活动时间长,书面家庭作业严重超规定,滥发资料,频繁考试等违规做法。重庆市的调查认为,小学生课业负担趋于合理,中学生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并且发展不平衡。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表现出:课内不重课外重,活动不重学科重,副科不重主科重,非毕业班不重毕业班重,乡村不重城镇重的态势。减负效果表现出学段差异,小学比初中好,初中比高中好,一般中学比重点中学好。重庆市调查表明: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20.3%的家长还给孩子布置作业,4.1%的家长给孩子请了家教,7.6%的家长对考试不好的孩子有惩罚行为。另外课程设置过多,小学由2门增加到9门,中学由12门增加到20门。且教材内容增多,难度加大。重庆市荣昌某小学四年级每个学生共23本书。据湖南某县2所中学学生体检表统计情况表明,学生体质下降,令人担忧。初一近视率为31.7%;初二近视率33.5%;初三近视率41.9%;某高中1998年高三学生近视率超过50%。在某县抽查4所乡初中的体检表,1997年学生身体全面合格的只有25.6%。
三、对解决当前几个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议
针对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是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一项成功的经验,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容易见到效果的。但是,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的难度也很大,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工作。根据这次专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在教育系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谈话》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上来。督导检查工作首先要监督、检查各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贯彻落实《谈话》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的情况,推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推动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认真做好义务教育经费执法检查,促进教育经费政策的落实。首先要督促各级政府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同时,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概念全国应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解释,统一统计口径,避免随意性。其次建议抓紧研究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税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费改税”之前,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费附加的征、管、用体制,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第三要从财政体制入手,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不断完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的保障监督机制。在不能保证教师工资发放的地方,首先应把教师工资的发放由乡管改为县管。第四要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对截留、挪用教育经费问题要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