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洋捕捞渔船管理暂行办法[失效]

  二是处理好种草种树和当前增产粮食的关系。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是改变北方旱区面貌的根本大计,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沟、荒沙、荒滩种草种树,切实禁止乱垦滥伐,坚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抓下去,扎扎实实抓出成效来。当前北方旱区粮食还不宽裕,粮食生产绝不能放松,要变广种薄收为集约耕作,努力提高单产。对发展粮食生产条件比较好、潜力比较大的地方,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搞好粮食生产,在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的同时,逐步把一部分不适合种粮食的耕地退下来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在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比较差、粮食生产一时不易搞上去的地方,象甘肃、青海等省的一些地区,国家要在一定时期内供应必要的粮食,保证他们安心地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变不良循环为良性循环,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三是处理好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关系。多年来,北方旱区在水利建设上作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加快了农业的发展。今后,有条件、经济效益好的地方,还要进行水利建设,并注意节约用水,搞省水型农业。由于北方旱区水资源缺乏,许多地方不具备搞灌溉农业的条件;或者虽有条件,但需要投资巨大,短期内国家没有力量。这些地方当前和今后的主攻方向,应当是抓好旱作农业。
 三、 因地制宜,总结推广现有的成功经验
  在这次会上, 总结交流了许多改革旱区农业的办法。 会议根据雨量、地形等不同情况,把北方旱区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并初步概括了一些带有共同性、规律性的经验,可供各地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
  (一) 年雨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干旱区。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稀少,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它的治理经验,一是搞灌溉农业,二是发展畜牧业。甘肃有些地方推广压砂田的传统经验,没有灌溉条件,也能获得一定的收成。近年来,推广地膜覆盖,对抗旱保墒有显著作用。
  (二) 年雨量在250—500毫米的风沙半干旱区。包括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和长城沿线。这个地区风害沙害严重,要大搞植树种草、防风固沙,实行以林护农,以草养畜,以牧促农,农林牧综合发展。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发展灌溉农业。榆林地区北部风沙区建设防风固沙林后,沙丘高度降低三分之一至一半,流沙年移速由过去的三至八米,减为一米左右,沙暴日由每年的66天减为16天,粮食、畜牧都有了发展。内蒙古赤峰县,长期坚持植树造林,初步形成防护林体系, 对防风固沙起到很好作用。 据测定,农田林网里同旷野相比,平均风速降低50%左右,水分蒸发量减少40%左右,相对湿度提高4—10%,无霜期也比原来延长了。该县当铺地大队,坚持不懈植树种草,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不足1%提高到36%,土壤有机质由解放初期的0.5%提高到1%以上,十年来粮食亩产一直稳定在一千斤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