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参赛作品将由大赛组委会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统一共享。
五、比赛内容
1.中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作品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和专业,可以是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技能课程。
参赛作品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参赛作品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土木工程识图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新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高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网络课程比赛。
参赛作品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和专业,可以是公共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3.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参赛作品教学内容限定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中的“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有关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园区网流量负载均衡设计与应用”有关内容。
六、比赛办法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此项目采取网络初评与现场决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软件制作。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展示参赛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展示、讲解多媒体教学软件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采取网络初评与现场决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预期的教学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3.信息化实训教学。
此项目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4.网络课程。
此项目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有关材料,由组委会统一搭建课程网站并组织专家网络评审。
七、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江苏省教育厅。
2.承办单位:南京市教育局。
3.协办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八、组织机构
1.组委会
顾 问:鲁 昕 教育部副部长
曹卫星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季建业 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延申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主任委员:葛道凯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王继平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刘素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巡视员
沈 健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许仲梓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晓茅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副主任委员:王扬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
徐玉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苏雨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
王晓芜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罗方述 教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杨湘宁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潘东标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委 员:葛维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陈 莉 中央电化教育馆办公室主任
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社处处长
程庆梅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各代表队领队
2.秘书处
秘 书 长:葛维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处长
副秘书长:尹伟民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梁晓峰 南京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社处处长
3.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徐玉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
委 员:严 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4.评判委员会
主任委员:程建钢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委 员:姜丽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中心副主任
魏 民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