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另外,2001年1月1日出台的车辆购置税,预计收入180亿元,将替代原来的车辆购置费,专项用于交通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已在中央预算中列收列支。在2001年中央预算总收入增长11.1%中占2.4个百分点。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为了巩固和发展当前良好的经济形势,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固回升,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0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此,拟发行建设国债1000亿元,其中列入中央预算600亿元,另400亿元代地方政府发行。同时,拟发行500亿元特种国债,主要用于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安排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生态建设等项目,全部列入中央预算。
  (三)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有效刺激消费需求。调整和完善工资政策,适当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是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2001年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进行调整: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实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奖励工资制度。落实上述措施要增加中央本级支出108亿元。
  (四)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确保社会稳定。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支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做好“两个确保”工作,2001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增加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
  (五)促进和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为了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正常开展,中央财政将对推行改革所造成的政策性减收,给予适当补助。为此,中央财政安排支出200亿元。
  (六)增加其他重点项目支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001年中央财政相应增加教育、科技、支农、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支出(包括中央本级和补助地方支出)。其中教育支出2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9%,科技支出34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业支出26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七)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01年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定额补助和各项转移支付支出为5175.84亿元,比上年增加507.64亿元,增长10.9%。其中税收返还2335亿元,定额补助119.71亿元,中央对地方财力转移支付及民族地区转移支付161亿元,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补助和增加工资政策等转移支付1195亿元,重点支出项目、基本建设、支援不发达地区等专项转移支付1365.13亿元。
  (八)适当增加国防支出。2001年中央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410.04亿元,增长17.7%。这主要是适应提高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职工工资的需要,以及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做好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准备的需要。
  三、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严格依法理财,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做好2001年的财政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财政预算,对于顺利实现“十五”计划,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新世纪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抑制通货紧缩趋势的情况下,要警惕和防止通货膨胀;在继续扩大内需的条件下,要防止经济过热现象和重复建设。按照这一精神,2001年的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弥补在建项目后续资金不足,中央财政支出部分除技术改造贴息以外,全部用于未完工程,不再上新的项目。要管好用好人民的血汗钱,认真实行国债资金重点项目责任制,严格项目预决算管理,对国债资金项目试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解决前两年国债资金使用过程中一些地区和单位存在的虚报项目,骗取、挪用国债资金,项目管理不严格、工程质量不高,以及损失浪费等问题,努力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同时,还要继续贯彻落实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等积极财政政策措施,确保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