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我们也要看到,电子认证服务业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应用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跨行业、跨地区电子认证服务存在阻力,信息化监管手段亟待建立,身份认证与签名应用有待规范,服务模式单一、能力不足,行业结构仍不够合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宣传培训力度不够等等。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电子认证服务作用更加凸显

  构建可信网络空间的需求日益迫切。身份盗用、交易诈骗、网络钓鱼等各种安全事件频发,与蓬勃发展的网络应用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有近1.28亿互联网用户遭遇过上述安全事件影响,初步估计损失超过150亿元,严重打击网络用户的信心,阻碍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构建可信网络空间的呼声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电子认证服务通过保障网络身份真实、网络行为可溯和数据电文可靠,为维护权益、追究责任、履行义务提供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是构建可信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与快速发展,电子认证服务对构建可信网络空间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二)电子认证服务发展空间日益广阔

  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2.78亿个IP地址,866万个域名,191万个网站,网民数量已突破4.5亿,网络购物用户数量1.61亿,电子商务交易额4.5万亿元。据预测,“十二五”期间,网络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将进一步普及深化,到2015年,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将突破18万亿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社保、医疗、保险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将逐步深化电子认证的应用,电子病历、电子保单等更多业务将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社会对电子认证服务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网络购物用户数量将迅速增长,网上交易活动开展更为频繁,在线招投标、电子合同签署与电子订购等业务将蓬勃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电子商务逐步向移动电子商务转变,手机支付的应用使得商务交易更加便捷,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云计算等新模式的产生使得云端数据的安全存储、访问授权、隐私保护问题逐渐凸显,为电子认证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势必为电子认证服务的应用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电子认证服务资源亟待整合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