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批转机械工业部关于机械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改革的设想总的是;以政企分开和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突破口,实现两个过渡,发展两种横向联系:各级机械工业部门由主要管企业过渡到管好全行业,城市的政府由直接管企业过渡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发展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多种形式的联合,发展制造和使用单位的横向联系,促进设备和工艺的密切结合,更好地为使用单位服务。
  一、简政放权与企业扩权同步改革,逐步实现政企分开
  实现政企分开,关键是要明确政府和企业管理经济活动的职权分工,政府部门要真正做到大的方面要管住管好,小的方面要放开放活。因此,需要明确两点:一是要区别哪些权该放,哪些权不该放;二是应该下放的生产经营决策权放给谁。
  从总体上说,生产能力建设、职工总数、劳动报酬总额等,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决策权应当集中于国家。在生产能力既定条件下的产供销活动,在劳动报酬总额既定条件下的具体分配办法,在职工总数既定条件下的干部任免、人员调动和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等围绕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应当由企业自己作主,各级政府都不要包揽。
  从机械工业的现状看,各级政府对产供销管得太多太死,是影响企业搞活、形成政企不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实现政企分开,各级政府必须把企业自主经营的决策权都放给企业,把产供销搞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企业的内在动力。具体改革意见是:
  (一)生产计划体制的改革,关键是要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以保证国家重点任务需要为目标,具体范围可根据各个时期不同情况加以规定,目前阶段可定为以下五项:(1)国家重点基本建设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需要;(2)成套进口设备国内分交部分;(3)援外项目和重要出口产品;(4)国家储备;(5)国防建设和军品配套的需要。以上五项国家重点任务需要的机电产品中(包括主要协作配套产品),短线产品列入指令性计划安排生产,以保证国家重点需要,其余均由需要单位自行采购。
  按上述设想,从现在机械工业部归口范围看,预计指令性计划产值大约占总产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可能涉及到一千个左右的重点企业。即使这些企业。指令性计划任务也只占一部分或少部分。这样,一大批企业的产供销就可以放活,各级政府部门工作量将相应减少,向政企分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将来随着有关经济体制的改革,再进一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
  (二)销售体制的改革,关键是进一步发展多渠道的机电产品流通。
  按指令性计划生产的产品,由下达计划的部门组织产需双方签订合同,其余的均可由企业自行销售。流通渠道要多种多样;成套设备采取总承包的办法,向用户成套供货;量大面广的产品,生产企业可以自销,也可以委托流通企业经销、代销;协作配套产品,根据供需双方自愿择优、技术匹配、经济合理的原则,直接衔接订货,同时要开放机电产品的市场,办好贸易中心,减少流通环节,使千家万户的需要能得到满足,产需更好地衔接,并加强售后的服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