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电构成将继续发生变化
经济结构调整使得电力需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减小,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工业内部高耗电行业(冶金、化工、建材等)和传统行业(纺织、煤炭等)用电比重减小,低电耗、高附加值产业的用电比重相应提高。
综合考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逐步推进,预计第一产业用电将稳定增长;第二产业随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单位产值电耗将进一步降低,在全社会用电中的份额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用电在全社会用电中的份额将逐步上升;城乡居民用电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各地区供需平衡的差异将逐步缩小
在总量基本平衡的同时,当前各地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东北电网、福建电网和海南电网电力装机过剩较多。华中电网和川渝电网由于水电比重较大、调节性能差,丰水期电力过剩。华北电网、华东电网、山东电网和广西、贵州、云南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电网中的局部地区存在短时供应不足的情况。广东电网2000年以来,在用电高峰期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十五”期间,随着进一步实施宏观调控和电网之间的互联,各电网之间的供需平衡差异将逐步缩小。初步分析,东北电网、海南电网供过于求的情况还将延续一段时间;广东、浙江、河北南部等局部地区供应不足的问题在“十五”初期有可能加剧;其他地区将基本保持供需平衡。
4.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将趋于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行各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响企业的用电水平。电价高于企业的承受能力时,用电量明显减少;二是影响高耗电产业发展的地区分布和现有布局。高耗电产业将纷纷由电价高的地区转移到电价低的地区,致使各地区电力需求增长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将更多地受到电价水平的影响。
5.负荷增长速度将持续超过用电量增长速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电力负荷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空调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气温对用电负荷的影响越来越大,部分省份全年最高负荷逐步由冬季向夏季转移,导致年最大负荷增长的波动性增大,各电网日负荷率、年负荷特性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后负荷的增长将继续高于用电量的增长,调峰矛盾日趋突出,电网需要的调峰容量逐年增加。“十五”电力供需的矛盾将主要表现在调峰能力不足,或是调峰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需要。
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转换经营机制、转变增长方式,促使电力工业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深入贯彻国家能源、产业、环保等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统一规划、优化布局、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原则。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全国联网。进一步调整电源结构,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积极发展水电、坑口大机组火电,压缩小火电,适度发展核电,鼓励热电联产和综合利用发电。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2.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