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
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在电源结构方面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维持燃煤机组为主的基本格局。目前已采取烟气脱硫措施的火电机组容量仅500万千瓦左右,绝大多数火电厂还没有采取脱硫措施。“九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的减少,主要是通过关停小火电机组和“两控区”内的火电厂换烧低硫煤实现的,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已成为电力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
4.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以及电力供需矛盾的基本缓解,电力工业在缺电时期形成的一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章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由于电力工业的体制性缺陷,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效率低、服务差的问题;电力市场壁垒阻碍着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电价形成机制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制约了电力消费的有效增长和电网的发展,也妨碍了节约用电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十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市场环境
(一)面临的形势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工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取得明显成效,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高附加值、低消耗的产业将得到发展,大量设备、技术、工艺落后和浪费资源的企业将被淘汰,单位产值的电耗将趋于下降,为此对电力工业的增长方式将提出新的要求。电力工业发展在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必须切实转变电力增长方式,实现从重视增加数量和规模到重视提高质量和效率的转变。
2.经济全球化对电力工业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目前,我国与境外电力贸易数量甚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会对电力行业造成明显的直接影响,但是会带来一定的间接影响。总体上看,利大于弊,有利于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电力工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所需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会有所增加,既可弥补国内某些设备品种和数量的不足,又可通过消化、吸收,逐步增强国内制造先进设备的能力,推动国内电力设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电力行业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外商在我国电力领域的投资将会进一步扩大,由外商投资经营的发电企业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从而促进我国加快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电力工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3.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对电力工业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在新世纪发展的重大任务。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作用越来越大,国民经济信息化将促进电力工业的信息化进程。电力工业必须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技术创新及其在结构调整中的贡献率,建立、发展电力工业的信息网络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