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
(1984年11月30日)
去年10月赵总理提出“应当注意研究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我们的对策”,极大地提高了全国有关部门和地区对信息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赵总理在讲话中提出:国内的信息系统怎么搞法,由国家计委提出方案。根据赵总理的指示和国务院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国算字(84)001号文件的精神,我们草拟了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第一期工程(1985-1990年)总体规划方案,并在今年4、5、8月间,分别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三次讨论。现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第一期工程总体规划的有关问题报告于下:
(一)关于突出重点,搞好统一规划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4年上半年止,全国已安装的大、中、小型通用数字计算机约4500台(其中进口计算机约1000台)。这些计算机用于科学、工程计算,国防,教育,数据采集分析的约占62%;用于事务处理、经济管理、财会数据处理约占15%:用于过程控制约占10.6%,用于辅助设计,测试和通讯处理约占9.4%;其他应用约占3%。从使用情况看,这些计算机每月能开三班的占15%;开一班半到二班的占17%;开一班的占40%;一班也开不足的约占28%。由于软件技术骨干缺乏,加上部门所有制的影响,总的说来,现有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没有充分发挥。
现在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建立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积极性都很高。但许多部门都想齐头并进,自成系统,这就大大超过了目前国家财力所能承受的水平,而且使用、消化能力也跟不上。据国务院26个部、委报送的材料,各部门建设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要求的总投资共达45亿元人民币,外汇额度近7.5亿美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规划,也要求投资20-25亿元人民币。看来,“七五”计划期间,只能突出重点,集中主要资金和技术力量建设好国家主系统和少数分系统(如银行,铁道和国际经济信息系统)。在地区布局上,应首先抓好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省(直辖市)和部分开展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中心城市的信息系统建设。
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要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信息标准的“三统一”的原则,采用“审慎论证,积极试点,分批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总的精神是要注意经济和社会效益,按照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科学方法,一步一步地搞,防止草率从事,一哄而起。本此精神,在国务院批准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一期工程总体规划方案后(见附件),今后凡在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各主,分系统的设计任务书,拟由国家计委进行审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审批限额以下的属于经济信息系统范畴的设计任务书时,同时抄送国家计委。
(二)关于国家经济信息主系统的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