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党和国家都要重视出版工作,切实解决出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开创出版工作的新局面。出版事业的发展,必须贯彻改革精神,打破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老框框,创立新章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生产力,促进编辑、印刷、发行的能力较快增长并协调发展。图书的出版,要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保证重点,认真抓好宣传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图书,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图书,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图书和各类教科书,八亿农民和广大青少年、儿童急需的各类读物,使这些图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力争在"七五"计划期间作到:出版事业的发展与出书任务基本适应,图书的出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本适应,实现图书的质量提高,品种增加,出版周期缩短,发行及时对路,使整个出版事业出现更大的繁荣。
(二)出版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方针
我国的出版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版事业根本不同,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果对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性质认识模糊,就不能很好地贯彻我们的出版方针,不能保证坚持出钣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为此,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⒈ 社会主义出版工作,首先是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革命性。出版部门要自觉地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为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作出贡献。书刊出版应当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发展和普及。要把持久、广泛、深入地宣传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 ,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府朽思
想 。作为书刊出版的重要内容。
⒉ 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又是一项科学文化工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它要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要有选择地整理出版中外文化遗产和各种思想资料,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出版部门应当自觉地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培养和造就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⒊ 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计划性。它要给城乡广大读者提供多方面的、适应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丰富多采的图书。出版部门要广泛调查和倾听读者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社会需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加强计划性,做到保证重点,填补缺门,重视普及,注意提高,克服盲目性和自流现象。
⒋ 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著译者共同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图书的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综合反映。要搞好出版工作,必须依靠从事思想、理论、科学、教育、文化工作的宏大队伍。出版部门要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各学派、各流派,专业作者、业余作者,并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新生力量。要热情支持和推动他们搞好创作、编著和翻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保障他们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