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内容
| 判断依据
| 监察情况
| 备注
|
产业政策
| 2011 年6 月1 日起,淘汰开口式普通铅酸电池项目;2013 年年底前,淘汰含镉高于0.002 %的铅酸蓄电池。
| □是□否
| |
| 制粉工序
| 熔铅炉是否封闭;是否与铅烟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铅粉机从铅粒到铅粉过程是否封闭。
| □是□否
|
|
铅粉的输送是否密闭;铅粉机排放口是否与铅尘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所有原料和半成品的存放是否有专门的存放地点。
| □是□否
|
|
合金工序
| 熔铅锅是否局部封闭,是否与铅烟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熔铅锅旁是否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 □是□否
|
|
| 铸板机熔铅炉是否封闭,是否与铅烟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铸板机板栅压制成型上方是否设有集尘罩,是否与铅烟处理设施相连接。
| □是□否
|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是□否
|
|
生产现场
| 板栅工序
| 铸板机熔铅炉加料口不加料时是否关闭。
| □是□否
|
|
熔铅炉旁是否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 □是□否
| |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板栅和边角料,是否及时定点收集存放,以便及时回用。
| □是□否
| |
和膏工序
| 进粉和膏是否在封闭环境下进行。
| □是□否
| |
和膏过程中,外泄铅膏是否及时回收。
| □是□否
| |
涂板工序
| 涂板过程中,外泄铅膏是否与冲洗水一起进入废水处理站。
| □是□否
| |
涂板机和传送装置清洗、维护会产生的废铅膏是否妥善回收处置。
| □是□否
| |
淋酸废水是否进行收集。
| □是□否
| |
淋酸废水收集后是否进入废水处理站,收集废水出现外溢时,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水流入工作车间。
| □是□否
| |
| 极板分片工序
| 分片机是否配有集气罩,是否与铅尘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打磨机是否配有集气罩,是否与铅尘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生产现场
| | 产生的废极板、废极耳是否及时回收。
| □是□否
|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是□否
|
|
极板称片及叠片工序
| 称片机是否配有集气罩,是否与铅尘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叠片机是否配有集气罩,是否与铅尘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是□否
|
|
组装工序
| 铸焊机是否有集气罩,是否与铅烟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采用手工焊接的,焊接工位是否有集气罩,是否与铅烟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是□否
|
|
废极板是否集中收集处置。
| □是□否
|
|
铅零件加工工序
| 熔铅炉是否与铅烟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是□否
| |
熔铅炉旁是否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 □是□否
| |
化成车间
| 外化成化成槽是否封闭,是否与硫酸雾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大容量电池内化成水冷槽是否封闭,是否与硫酸雾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小容量电池内化成设备是否配有硫酸雾处理设施。
| □是□否
| |
化成槽、水冷槽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是□否
| |
电池清洗废水是否有专门管道收集去往废水处理站。
| □是□否
| |
灌酸及 充电工序
| 大容量电池灌酸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冷却水是否及时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
| □是□否
| |
生产现场
| 灌酸及 充电工序
| 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硫酸雾是否进行收集,是否与硫酸雾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管式电池 制造工序
| 采用灌粉工艺的灌粉工序是否在独立车间内进行。
| □是□否
|
|
灌粉机是否封闭,是否与铅尘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采用挤膏工艺的造粒机与挤膏机是否封闭,是否与铅尘处理设施连接。
| □是□否
|
|
厂区环境 综合管理
| 雨污水、循环水、污水是否分流。
| □是□否
|
|
初期雨水收集池是否规范,容积是否满足初期雨量要求。
| □是□否
|
|
厂区污水收集和排放系统等各类污水管线是否设置清晰并采取防渗、防漏和防腐措施。
| □是□否
|
|
| | 生产过程中是否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 □是□否
|
|
生产车间地面是否采取防渗、防漏和防腐措施,厂区道路要经过硬化处理。
| □是□否
|
|
污染防治设施
| 废水来源
| 厂区内淋浴水和洗衣废水是否作为含铅废水处理。
| □是□否
|
|
进水水量 和水质
| 检查各废水产生源水量与废水处理站进水量是否一致,分析企业废水是否全部收集。
| □是□否
|
|
废水处理 工艺
| 检查废水处理工艺类型,生产废水是否与生活污水分别处理,是否建有与生产能力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判定处理工艺能否满足废水处理要求。
| □是□否
|
|
废水处理使用的构筑物是否进行防渗、防腐处理。
| □是□否
| |
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状态
| 检查每日的废水进出水量、水质,环保设备运行、加药及维修记录等是否记录齐全。
| □是□否
| |
检查耗电量,判断废水污染防治设施是否稳定运行。
| □是□否
| |
检查污泥产生量,判断废水污染防治设施是否稳定运行。
| □是□否
| |
| 出水水量和水质
| 废水处理站出口水量及水质是否达标排放。
| □是□否
|
|
| 废气处理工艺
| 检查各生产工序集气罩安装是否合理。
| □是□否
|
|
检查各废气产生环节处理工艺类型,是否建有与污染物产生负荷相匹配的处理设施,判定处理设施能否满足废气处理要求。
| □是□否
|
|
废气处理设施运
行状态
| 废气处理设施是否长期运行。
| □是□否
|
|
化成槽是否密闭负压操作,是否满酸雾处理装置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
| □是□否
|
|
检查废气处理设施是否定期清理维护。
| □是□否
|
|
废气收集设施与机械通风装置设置位置是否合理。
| □是□否
|
|
湿式除尘器的循环水是否进入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 □是□否
|
|
污染防治设施
| 固废处理
| 固废尤其是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 □是□否
|
|
检查工厂内含铅危险废物是否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包括铅泥(含废水处理站污泥)、收集的铅尘、铅渣、含铅废料、废电池、废极板、废活性炭、含铅废旧劳保用品(废口罩、手套、工作服)等。
| □是□否
| |
检查是否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转移联单记录的转移量是否与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和排污申报量一致;检查含铅危险废物是否存在超时存放的情况,要求不得超过1 年。
| □是□否
| |
噪声
| 噪声是否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相应标准要求。
| □是□否
| |
排放口和自动 监控合规性
| 检查污染物排放口的数量和位置、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污去向与企业排污申报登记、环评批复文件是否一致。
| □是□否
| |
|
| 检查自动监控装置是否安装、正常运行并与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
| □是□否
|
|
检查自动监控装置的是否进行定期比对监测及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
| □是□否
|
|
检查自动监测仪器显示的数据是否齐全;是否能显示历史数据。
| □是□否
|
|
检查监测房的设置是否符合《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 ) 要求。
| □是□否
|
|
污染防治设施
| 排放口和自动 监控合规性
| 检查排放浓度、排放量是否达标。
| □是□否
|
|
|
| 是否存在偷排漏排或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废水现象。检查是否有偷排口或偷排暗管;是否存在将废水稀释后排放。
| □是□否
|
|
废气采样口的设置应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并便于采样监测,排气筒高度是否符合环评要求。
| □是□否
|
|
检查是否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 规定的排放口标志牌。
| □是□否
|
|
环境应急建设
| 环境应急设施
| 应急设施和措施是否完善,应急物质与设备是否配备。
| □是□否
| 了解
|
硫酸贮罐等贮罐周围是否建有围堰,围堰高度是否满足应急要求。
| □是□否
| 了解
|
环境应急管理
| 企业是否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并及时修订(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周围环境或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 □是□否
|
|
企业是否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报所在地环保部门备案。
| □是□否
| 了解
|
是否定期进行环境事故应急演练。
| □是□否
| 了解
|
环境应急建设
| 综合性环境管理制度
| 是否依法办理排污许可证,是否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 □是□否
|
|
是否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 □是□否
| |
是否依法、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 □是□否
| |
企业是否按照国家和地方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 □是□否
| |
是否有比较完善的内部环境管理制度。
| □是□否
| |
备注:监察情况一览应对照判断内容填写,如果符合“合规性”则填写“是”,如果不符合判断依据应填写“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