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印发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的通知(二)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 survey (GSHS) [EB/OL]. http://www.who.int/chp/gshs/en/index.html [2009-07-08]
  7. 郭欣,王星火,曹若湘,等.北京市学龄儿童伤害流行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28(8):728-929.
  8. 世界卫生组织.伤害与暴力社区调查指南[EB/OL].http://whqlibdoc.who.int/publications/2004[2009-10-12]
  9. 段蕾蕾,董建群.伤害监测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 世界卫生组织.预防伤害与暴力--卫生部使用指南[S].日内瓦, 2007.
  11. M. MacKay, J. Vincenten, M. Brussoni, L. Towner,et al. Child safety good practice guide: good investments in unintentional child injury prevention and safety promotion. Amsterdam, European Child Safety Alliance (EuroSafe),2006[EB/OL]. http://www.childsafetyeurope.org [2009-10-05]
  12. M. Sengölge, J. Vincenten, Child Safety. Product Guide: potentially dangerous products. Amsterdam:European Child Safety Alliance, EuroSafe; 2006[EB/OL]. http://www.childsafetyeurope.org [2009-10-5]
  13. Safety aspects: guidelines for child safety. Geneva,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Geneva,2002 (ISO/IEC Guide No. 50.)
  14.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injury prevention and safety promotion. The Scottish Good Egg Guide to keeping your child safe at home.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2006[EB/OL]. http://www.childsafetyeurope.org [2009-10-05]
  15. Carla Di Scala, Susan Scavo Gallagher,Sue E Schneps.Causes and outcomes of pediatric injuries occurring at school[J].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1997,67(9):384-389.
  16. H. Garry Gardner and the Committee on Injury, Violence, and Poison Prevention. Office-Based Counseling for Unintentional Injury Prevention [J]. PEDIATRICS, 2007,119(1): 202-205.

  十、致谢
  感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代表处公共卫生专家朱徐先生的指导;感谢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宝贵经验;感谢国务院妇儿工委,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相关人员的支持与帮助。

  附件四: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

  目录

  一、前言
  二、老年人跌倒流行状况
  三、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
  (一)内在危险因素
  1 生理因素
  2 病理因素
  3 药物因素 
  4 心理因素
  (二)外在危险因素
  1 环境因素
  2 社会因素
  四、老年人跌倒相关信息收集和利用
  (一) 信息收集内容
  (二) 信息收集途径
  (三) 信息收集方式
  1 监测 
  2 调查
  (四) 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五、老年人跌倒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一) 干预流程
  1现状评估
  2确定危险因素
  3制定和评估干预措施
  4组织实施
  (二) 干预策略和措施 
  1个人干预措施 
  2 家庭干预措施 
  3社区干预措施 
  4 老年人跌倒后的处理
  5 干预效果评估
  六、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
  (一) 政策措施
  1 政府主导,制定政策,完善工作网络
  2 卫生部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3卫生部门对合作的主动推进
  (二) 组织实施
  1 信息收集和利用
  2 老年人跌倒干预项目
  3科学研究及政策建议
  (三)跌倒预防工作相关部门
  七、术语表
  八、附录
  附录1 老年人跌倒评估工具
  附录2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
  附录3 预防老年人跌倒家居环境危险因素评估表
  附录4 医院伤害监测调查表
  九、参考文献
  十、致谢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文本

  一、前言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跌倒的分类,跌倒包括以下两类:(1)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2)同一平面的跌倒。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跌倒后的恐惧心理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预防老年人跌倒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干预,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本指南从公共卫生角度总结了国内外老年人跌倒预防控制的证据和经验,提出了干预措施和方法,以期对从事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的人员和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二、老年人跌倒流行状况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公布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跌倒。随着美国老龄化的发展,直接死于跌倒的人数从2003年的13700人上升到2006年的15802人。此外,报道还显示:在过去的三个月中,580万65岁以上老人有过不止一次的跌倒经历。一年中,180万65岁以上老人因跌倒导致活动受限或医院就诊。2006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男性为49.56/10万,女性为52.80/10万。
  老年人跌倒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仅2002年,美国老年人因跌倒致死12800人,每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超过200亿美元,估计到2020年因跌倒造成的医疗总费用将超过320亿美元;在澳大利亚,2001年,用于老年人跌倒的医疗支出达到0.86亿澳元,估计2021年将达到1.81亿澳元。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三、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
  老年人跌倒既有内在的危险因素,也有外在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 内在危险因素
  1.生理因素
  (1)步态和平衡功能
  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步态的步高、步长、连续性、直线性、平稳性等特征与老年人跌倒危险性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老年人为弥补其活动能力的下降,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地缓慢踱步行走,造成步幅变短、行走不连续、脚不能抬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引发跌倒的危险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对比感觉降低,驱赶摇摆较大,反应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平衡能力、协同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
  (2)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及本体感觉,通过影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老年人常表现为视力、视觉分辨率、视觉的空间/深度感及视敏度下降,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从而增加跌倒的危险性;老年性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甚至耳垢堆积也会影响听力,有听力问题的老年人很难听到有关跌倒危险的警告声音,听到声音后的反应时间延长,也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老年人触觉下降,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退行性减退,导致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以上各类情况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变往往影响智力、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应能力、反应时间、平衡能力、步态及协同运动能力,使跌倒的危险性增加。例如,随年龄增加,踝关节的躯体震动感和踝反射随拇指的位置感觉一起降低而导致平衡能力下降。
  (4)骨骼肌肉系统
  老年人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的结构、功能损害和退化是引发跌倒的常见原因。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退化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步态的敏捷性、力量和耐受性,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缓慢、不稳,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老年人股四头肌力量的减弱与跌倒之间的关联具有显著性。老年人骨质疏松会使与跌倒相关的骨折危险性增加,尤其是跌倒导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2. 病理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
  卒中、帕金森病、脊椎病、小脑疾病、前庭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病变。
  (2)心血管疾病
  体位性低血压、脑梗死、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等。
  (3)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
  白内障、偏盲、青光眼、黄斑变性。
  (4)心理及认知因素
  痴呆(尤其是Alzheimer型),抑郁症。
  (5)其他
  昏厥、眩晕、惊厥、偏瘫、足部疾病及足或脚趾的畸形等都会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稳定性、协调性,导致神经反射时间延长和步态紊乱。感染、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血氧不足、贫血、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均会导致机体的代偿能力不足,常使机体的稳定能力暂时受损。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或其他因伴随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而匆忙去洗手间、排尿性晕厥等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 药物因素
  研究发现,是否服药、药物的剂量,以及复方药都可能引起跌倒。很多药物可以影响人的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包括:
  (1)精神类药物: 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抗惊厥药、安定药。
  (2)心血管药物: 抗高血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
  (3)其他: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剂、多巴胺类药物、抗帕金森病药。
  药物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的关联强度见表1。
  表1 药物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的关联强度表

因素

关联强度

精神类药

抗高血压药

降糖药

使用四种以上的药物


  4. 心理因素
  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及其导致的与社会的隔离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沮丧可能会削弱老年人的注意力,潜在的心理状态混乱也和沮丧相关,都会导致老年人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险。
  (二)外在危险因素
  1. 环境因素
  昏暗的灯光,湿滑、不平坦的路面,在步行途中的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楼梯台阶,卫生间没有扶拦、把手等都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不合适的鞋子和行走辅助工具也与跌倒有关。
  室外的危险因素包括台阶和人行道缺乏修缮,雨雪天气、拥挤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
  2. 社会因素
  老年人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的途径、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以及老年人是否独居、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都会影响其跌倒的发生率。
  四、老年人跌倒相关信息收集和利用
  老年人跌倒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是做好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借助准确的数据,可以了解老年人跌倒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政策和策略至关重要。
  (一) 信息收集内容
  根据预防控制的要求,跌倒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跌倒者基本信息、跌倒现场信息、跌倒性质与部位、临床诊疗情况、跌倒预后和疾病负担等。每一项信息包括核心资料和补充资料两部分,其中核心资料是必要部分,建议所有研究中均应报告;而补充资料是建议部分,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以跌倒者信息收集为例, 核心资料应包括跌倒者身份、性别、年龄、事故发生日期和时间、突发事件;补充资料包括种族或民族类别、居住地、潜在疾病等。
  鉴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一、与当地派出所进行沟通并得到较为准确的人口信息表,将调查摸底中获得的人口学资料与信息表逐一对比;二、安排工作人员利用电话或上门的方式进行重复调查以完成部分问卷中的缺项,确保所有资料完整详细、准确无误;三、对数据进行二次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整套数据的收集、录入过程中,尽力做到质量控制严格、科学,确保所得数据真实、可信,所做工作规范、合理。
  (二) 信息收集途径
  老年人跌倒的信息来源有多个途径,主要包括医院住院病历记录、急诊室记录、创伤登记、救护车或急救技师记录、医疗诊所记录、康复中心记录、社区调查、家庭调查及保险公司理赔记录等。
  (三)信息收集方式
  1. 监测
  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信息,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和利用。作为连续性的系统的调查,监测数据不但可以反映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状况,而且可以揭示其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包含伤害死亡监测内容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死因监测(DSP)、以医院为基础的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和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系统。
  因此,针对老年人跌倒的监测应以现有的监测系统为基础开展,合理利用资源和已有工作基础,为本地区开展老年人跌倒干预和评估提供信息。
  2. 调查
  调查是指通过观察(测量)系统地收集信息的过程。常用的调查方法有个案调查、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个案调查、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均属于描述性研究。
  在老年人跌倒干预实践中,不同类型的调查和监测可以灵活采用、相互补充。在监测系统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的地区,可以采用现况调查作为信息的替代来源;对于监测和现况调查中发现的重点事件,可以采用个案调查收集更为详尽的信息。充分利用社区的基层组织(村委会),经过宣传发动、培训、考核后,由各楼栋负责人(如楼栋长)带领专业技术人员上门调查,可简化工作环节,方便与居民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监测和调查可以掌握老年人跌倒的流行情况,识别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评价疾病负担。
  (四) 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分析数据,形成报告并传播老年人跌倒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在数据分析中,需注意一些常见问题,如:数据指标的定义和标准化、漏报问题等。
  确保高标准的数据质量和精确分析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确保老年人跌倒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为各界使用者、公众和社会所关注,才是达到信息收集的目的。因此,信息的反馈周期、传播途径、传播范围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五、老年人跌倒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老年人跌倒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积极地开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减轻老年人跌倒所致伤害的严重程度。
  (一) 干预流程
  老年人跌倒干预应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伤害预防四步骤公共卫生方法(见图1)可用作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流程和工作模式。
  图1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四步骤公共卫生方法图(略)
  1.现状评估
  通过监测、调查或常规工作记录收集老年人跌倒信息,掌握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等,对老年人跌倒状况进行评估。
  2.确定危险因素
  从现状评估得到的信息中,分析本地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和存在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经济条件和医疗保健服务等特点,确定哪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改善的,制定优先干预计划。
  3.制定和评估干预措施
  根据本地区老年人跌倒现状和危险因素的评估,按照教育预防、环境改善、工程学、强化执法和评估的“5E”原则,制定本地区老年人跌倒干预的措施。
  通过对发达国家所做的跌倒干预措施进行循证研究,WHO推荐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见表2。
  4.组织实施
  老年人跌倒控制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应成立多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制定
  预防老年人跌倒工作规范,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对一个社区来说,它需要社区管理部门制定支持性政策,加强社区管理;需要物业部门加强社区物理环境的管理和修缮;需要公共卫生部门的技术指导;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个性化卫生服务;需要家庭子女的密切配合;需要老年人的具体参与等,全面落实所制定的干预措施。

  表2 跌倒的主要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有效

有希望

窗户安全机制,如在高层建筑安装护栏

 

楼梯门

 

操场地面使用抗冲击材料

 

操场设备的安全标准

 

老年人肌肉强化训练和平衡训练

 

在有高危人口的家庭检查潜在风险,如有必要,加以改善

 

鼓励使用预防跌倒的安全设备的教育项目

 

安全教育与技能培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