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学习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善于协作的优良作风。做农业科研,首先要明白科研的方向在哪里。对这个问题,王庆煌等优秀农业专家通过自己的具体行动给出了精彩的回答,那就是科研要与为民造福结合起来。王庆煌曾经说过“我搞科学实验想的就是造福农民,能造福农民,我就没白费力气,我就有价值”。这是一种朴实却坚定的价值观。广大农技工作者是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主体,也是引导农民学技术、用技术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科研方向只有与产业需求紧紧贴在一起,与农业生产实践紧紧贴在一起,才能为农民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学习这些优秀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学习他们身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扑下身子扎根农村,不离不弃,一心一意用自己的创新成果服务“三农”。
三是学习他们不计名利,胸怀大局,甘于奉献的可贵品质。经过60余年的潜心科学研究,徐一戎同志攻克了寒地水稻栽培领域诸多技术难题,实现了7个创造性突破,为黑龙江垦区年均增加效益就有50亿元。在如此巨大的成就面前,他没有任何沾沾自喜的念头,依然毫不懈怠、不断进取,没有停止对科学高峰的攀登,年届90,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继续着科研、推广工作。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王庆煌、徐一戎、胡承霖等专家面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不计较名利得失,埋头苦干,与时俱进,难能可贵。学习这些优秀农业专家,就是要学习他们谦虚勤奋、胸怀大局、不讲代价、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正确地对待成绩和荣誉,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
三、精心组织,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为保障全年全程科技服务工作,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任务繁重。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巩固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实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的有力支撑。各地要把对优秀农业科技专家和团队的宣传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内容,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迎接和纪念建党90周年结合起来,与加强对干部群众观念、群众路线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座谈会、印发典型材料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迅速掀起学习优秀农业科技专家的热潮,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农业科技工作者自觉加强专业修养、自觉实践服务宗旨,努力做社会认可、产业需要、农民欢迎的优秀农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