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行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与长远需要,完善行业重点实验室布局,优化实验室研究方向,新建6~8个行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加强交通安全、节能环保、智能交通、材料工程和决策支持等领域实验室建设,支持行业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研发。完善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模式与管理制度,推动行业重点实验室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行业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发挥好行业重点实验室的公用科研平台作用。
对符合“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域和方向、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行业重点实验室,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培育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行业研发中心建设。
行业研发中心是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与产业化推广的重要平台。在明确总体布局、建设模式、实施方式、管理机制和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建设15个左右行业研发中心,使之成为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培育建设10个左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加强科技资源条件的培育建设,积极组建本区域或本单位研发中心,支持条件较好的科研基地建设成为行业研发中心。
3.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主力科研机构科研基础条件投入,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装备、重大关键仪器设备和大型综合试验场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科研院所。继续支持工程建养领域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依托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典型自然条件下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和数据采集系统;着力支持运输、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科研条件建设。注重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性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多种形式参与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以服务于行业科技创新为目标,以加强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为主线,完善行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着力整合科技信息资源,推进交通运输科技数据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提升科技信息资源服务能力。
2.以服务科技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强化共享平台应用,推进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信息服务等系统应用,探索开展科技信用管理等服务,为行业科技宏观决策与管理等提供支持。
(三)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
1.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倾斜政策,强化鼓励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政策环境,依托重大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支持科研骨干潜心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使之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2.注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优秀青年科技骨干为目标,鼓励青年人才深入生产建设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本着鼓励创新的宗旨,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支持开展探索性研究;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参与学术交流、考察培训与国际合作;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评选与发现力度,引导和激励青年人才健康快速成长。
二、科技研发
(一)重大科技专项。
以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为主,依托重大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对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支撑引领行业发展效果显著的重大科研项目,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研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