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


  * “临床上发现”指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临床体检或肉眼可见的病理异常。

  附件4
乳腺癌的pTNM分期

  pT-原发肿瘤
  病理学分期需进行原发癌灶的病理检查,标本切缘应无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如只在镜下观察到切缘存在肿瘤组织,可进行pT分级。进行病理学分期时肿瘤大小应依据浸润病灶的测量值。如果存在较大的原位癌病灶(如4cm)和小的浸润病灶(如0.5cm),肿瘤应属于pT1a
  pTX原发肿瘤不能被评估(如已切除)
  p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pTis 原位癌
  pTis(DCIS) 导管原位癌
  pTis(LCIS)小叶原位癌
  pTis(Paget)不伴肿瘤的乳头Paget病(伴有肿瘤的乳头Paget病应根据肿瘤大小分期)
  p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pT1mic 微浸润灶1最大直径≤0.1cma
  pT1a 肿瘤最大直径>0.1cm 但≤0.5cm
  pT1b 肿瘤最大直径>0.5cm但≤1cm
  p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但≤2cm
  pT2 肿瘤最大直径>2cm但≤5cm
  pT3 肿瘤最大直径>5cm
  p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或皮肤
  pT4a 肿瘤侵犯胸壁
  p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改变)、溃烂,或卫星结节
  pT4c 兼有T4a和T4b的表现
  pT4d 炎性癌2
  注:
  1. 微浸润是指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邻近组织,形成局部病灶最大直径≤0.1cm。当形成多个局部病灶时,根据最大病灶的直径大小进行分期。多灶性微浸润应注意是否伴有多发较大的浸润性癌。
  2. 乳腺炎性癌的特征是弥漫性皮肤发硬,边缘类似丹毒,通常其下方不伴肿块。如果炎性癌(T4d)皮肤活检结果阴性并且局部无可测量的原发性癌存在,病理分级应归为pTX类。除T4b和T4d外,T1、T2、T3类肿瘤存在皮肤凹陷、乳头内陷或其它皮肤改变,不影响其分类。
  pN-区域淋巴结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以前已被切除)
  p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mi 微转移( 最大直径>0.2mm,但<2mm)
  pN1  1-3个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上未发现**
  pN1a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1个最大直径>2mm
  pN1b 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上未发现**
  pN1c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上未发现**
  pN2 4-9个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患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pN2a 4-9个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1个>2mm
  pN2b 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pN3  10个或10个以上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表现有患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1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伴无临床表现的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10个或10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1个>2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 临床上发现*患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并伴1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伴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镜下内乳淋巴结临床上未发现**的微小转移
  pN3c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注:
  1.“临床上发现*”指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异常。“临床上未发现**”指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
  2.区域淋巴结只有游离的肿瘤细胞(ITC)属 pN0 ;ITC是指单个的肿瘤细胞或小的细胞簇(最大直径不超过0.2mm),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到,但也可通过HE 染色观察证实。ITC通常不表现典型的肿瘤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3.无临床表现是指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不能检测出(除外放射性核素淋巴结显像)
  4.有临床表现是指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可检测出(除外放射性核素淋巴结显像)或肉眼检查可见。
  pM-远处转移
  pM分期与M分期标准相同
  pMX -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pM0 - 无远处转移
  pM1 - 发生远处转移

  附件5
乳腺癌病理报告内容及基本格式

  病理号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病房    送检医生       标本接收日期
  临床诊断:
  标本类型:针吸□ 腔镜□ 切检□ 保乳□ 根治□ 仿根治甲□/乙□    其它(    )
  大小:   ×  ×  cm
  皮肤:   ×  cm
  肿瘤/病变部位:左□  右□
  A B C D E C'
  a b c d e c'
  肿瘤/病变大小:
  肉眼: ×  ×  cm;镜下:×  ×  cm
  乳头受累:无□ 有□:大体/镜下(浸润性癌/原位癌/派杰病)
  是否累及其他组织:无□ 有□:大体/镜下         皮肤 脂肪 胸壁 胸肌 其它(       )
  原位癌成分:无□ 有□ (    %)
  原位癌类型:导管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派杰氏病
  导管原位癌:核分级:I  II  Ⅲ;坏死:无□ 有□
  亚型 粉刺 筛状实性 乳头 微乳头 平坦 其它(   )
  小叶原位癌:亚型:经典粉刺 大腺泡 印戒 其它 (   )
  派杰氏病:导管内癌成分:无□ 有□(    %)
  浸润性癌成分:无□ 有□ (    %)
  镜下最大径:      组织学分型:
  组织学分级:      化疗反应:
  切缘:阴性:肿瘤距切缘最近距离   cm
  阳性1:成分(浸润性癌 原位癌 不典型增生2
  范围(      )
  淋巴管侵犯:(-)(±)(+)(++)(+++)无法评估
  血管侵犯:(-)(±)(+)(++)(+++)无法评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