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农民、农业、农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就业问题,特别农村富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和农村劳动人口的城镇化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一项相当紧迫的现实任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把促进农村就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二、正确分析农村就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确定新时期促进农村就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会议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促进农村就业任务艰巨繁重。“十五”期间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又一高峰。据初步匡算,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三分之一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约占16%,小学文化程度的约占40%,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由于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富余劳动力绝对量将继续增加。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城市再就业问题突出,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低素质供给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此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农村就业的影响也必须认真研究,早作筹谋。
会议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就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投资力度,将有利于扩大农村就业岗位,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实施城市化战略,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和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历史性机
遇。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挖掘更多就业机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开展科技兴农,发展农村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有利于增强农村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此外,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为农村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会议认为,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促进农村就业的措施和途径,为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农村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按照《决定》的精神,抓紧做好农村就业的各项工作。会议同时指出,促进农村就业必须考虑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多、总体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必须考虑到我国农村经济是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的基础上,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必须考虑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正确处理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就业问题。要认真总结和继续运用以往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坚持就地安置与有序流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相适应,调整就业结构,鼓励劳动者不断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就业门路,实施城乡统筹和地区协调的农村就业促进战略,实现增加非农就业人数,减少农业不充分就业,提高农民就业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