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农民中已经出现的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各地要办好国家和集体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通过技术承包制,建立科技示范户、技术服务公司、生产科技联合体、科技普及协会等等,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必须抓紧改革农村教育。要积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有步骤地增加农业中学和其它职业中学的比重。面向农村的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要有一套新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办法,打开人才通向农村的路子。要对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农村教育必须适应而不可脱离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必须考虑而不可忽视乡村居民劳动、生活的特点。对于全国不同地区,应有不同要求和部署,以适应当地群众的财力物力状况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改革方案,逐步实施。
农村有着大量的能工巧匠、生产能手、知识青年和复员退伍军人,要发挥他们的特长,支持他们建立技术服务组织,允许农村的任何经济组织招聘他们去工作,对自学成才,工作有成绩的,经过考核鉴定可授予技术职称。国家应尽早制订有利于鼓励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的人事制度,提高农村技术人员各方面的待遇。居住在城市的知识分子自愿到农村和边远地区服务的,即使是短期工作,也应予以鼓励。农业技术人员除工资收入外,允许他们同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在增产部分中按一定比例分红。
(九) 加快农村建设,必须广辟资金来源。随着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要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但有限的国家投资只能用于群众力所不及的重大建设项目,如开发重点垦区、林区,兴修大型水利、电力工程、公路干线、电讯设施和储运设施等。其它小型农田基本建设和服务设施所需要的投资主要依靠农业本身的资金积累和劳动积累。
解决资金问题,首先要把农村经济搞活。搞活才能生财,搞活才能聚财。同时要教育农民懂得“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道理,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均应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公共提留和必要的劳动积累三项制度。
农村有些基础设施,如仓库、公路、小水电等,可鼓励农民个人或合股集资兴办,并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谁兴建谁得益,使资金能够回收和周转。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应改善服务态度,在聚集资金,办理信贷,监督资金的使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信用社应坚持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
不论办什么事情,凡需动用民力的,都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重复过去一切大办的错误做法。必须十分注意精简人员,节约开支,杜绝浪费,减轻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