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场不完善
明晰产权是林权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林农,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经营主体,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与其本应该拥有的地位不相称。由于我国林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低,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市场信息明显不对称:林地市场信号虚假、垄断现象严重,林农作为承包经营者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在农户和公司间林权流转中,农民权利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与损害。主要表现在合同订立中公司方利用其经济实力或获得地方政府协助或与村干部“合谋”签定期限长、价格低、权利多责任少的合同[8]。
目前,林地流转的一级市场比较完善。所谓的林地流转一级市场,通常是指通过承包、拍卖、招标等方式使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取得林地的使用权。但二级市场还未健全,导致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再流转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林地流转中介服务市场化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中介机构匮乏,即使一些地方有中介机构,但真正按照市场程序进行林地流转的并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林地流转的地区性、封闭性强,损害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农户有转出土地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让者,影响了林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9]。
上述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计划经济所导致的。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要消除计划经济的影响,减少政府干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健全林地流转的二级市场,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实现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实现林地流转中介服务的市场化,大力培育林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合理规划林地流转,收集发布林地供求信息、进行项目推介、规范林地流转程序、指导办理林地流转手续、协调处理各方关系、搞好林地流转的服务,促进林地流转的合理、公允,真正实现林权改革的目标。
【作者简介】
林建兵(1988-),福建福州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7级法学;展洪德,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林权制度。
【注释】
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RW2010-10)。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全国森林资源统计(1999-2003).北京: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2005.
刘惠兰,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主要内容.思想工作,2008年第8期
孔凡斌、杜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10月出版,第五期
杨萍,福建省集体林林权流转方式探讨.中国林业经济,2008年5月第3期
张红霄,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解析.林业经济,2008年第9期
彭凤琴,关于林地流转问题的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4 期
梁泽治,加强林地流转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湖南林业,2004年第10期
同
樊喜斌,关于林地流转问题的探讨.林业资源管理,2006年第8期